7岁投保竟要60岁才能取出?家长痛诉保险陷阱十年血汗钱被套牢!

发布时间:2025-03-13 04:38  浏览量:13

近期,多地曝出“未成年人保险纠纷”事件,引发热议。杭州陆先生反映,其母亲2014年为7岁孙女购买某分红型年金险,业务员承诺“18岁可连本带利取出”,但实际合同显示需至60岁才能全额领取。类似案例频发,如西安谢先生为女儿投保教育险,10年缴费10万元后被告知“本金需等60岁提取”,引发消费者对保险销售乱象的强烈质疑[:口头承诺与合同条款为何“两副面孔”?

销售误导成常态

业务员常以“教育金”“创业金”等话术吸引家长,强调短期收益(如“18岁可取”),却隐瞒合同中的长期限制条款(如“保至终身”“60岁领取祝寿金”)。部分案例中,投保人甚至未在签约时拿到完整合同。

熟人推销陷阱

涉事案例多通过亲友关系推销,利用信任弱化投保人审查意识。如陆先生母亲因“熟人推荐”未细读条款,谢先生则因业务员是亲戚轻信承诺。

维权困境

业务员离职、证据缺失(如无录音/书面承诺)、合同条款合法化,导致消费者举证困难。即便投诉,多数只能按“退保”处理,损失高达30%-50%本金。

法律视角:业务员涉嫌违反《保险法》

律师指出,若销售中存在隐瞒关键条款、虚构收益等行为,则违反《保险法》第116条,构成销售误导。但因口头承诺难取证,消费者胜诉率低。专家建议:投保时务必保留宣传资料、录音等证据。

消费者自救指南:避坑三原则

穿透“收益话术”,紧盯合同细节

重点审查“保险期限”“现金价值表”“退保规则”等条款,警惕“终身”“祝寿金”等长期绑定设计。

对比业务员演示的“高收益表”与合同保底利率,分红险实际收益可能远低于演示值。

慎选投保对象与期限

教育金优先选择短期两全险(保至22-25岁),避免与养老险混淆。60岁取款设计多属养老型产品,不适合教育储备。

可搭配“增额终身寿+阶段性领取”方案,平衡灵活性与收益。

善用“犹豫期”与官方核验

签约后10-15天内可无条件退保。通过客服核实产品规则,避免信息不对称。

#保险销售误导##未成年人保##熟人推销你保险、卖东西等,你都是如何做的呢?#​#60岁取款保险#保险本应是风险屏障,却因销售乱象成家庭经济“黑洞”。消费者需牢记:所有承诺以合同为准,勿因人情忽视理性。监管部门亦需强化条款审查与销售回溯,杜绝“终身绑定式”产品误导。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