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巨婴” 的7个特点,成因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5-03-19 05:28  浏览量:9

情绪自我调节水平低下:大脑的发育特质致使部分成年人在情绪管控方面仍面临困境,例如边缘系统发育较早,而前额叶皮层直至 20 - 25 岁才发育完备,此后一些人的情商发展迟缓。其具体表现为:难以对情绪进行反思,不懂得识别、命名与剖析,常常借助暴饮暴食、吸烟、饮酒来调节;自制力薄弱,容易情绪爆发、挑起冲突;无法有效地表达感情,容易陷入尴尬之境,同时还引发自身以及他人的焦虑。

被动攻击:情商偏低,无法坦率地抒发情绪与欲望,在压抑负面情绪之后,以被动的形式予以宣泄。诸如在修辞方面进行抱怨,却不针对具体的人;以沉默来抵制争议,回避相关讨论;通过讽刺、挖苦来表达愤怒;参与八卦、散布谣言,从而挑起人际冲突。

责任转移: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均不愿承担责任,包括对情绪,常常将责任推卸给他人,令交流对象感到困惑;对于选择和决定,频繁向他人寻求建议,畏惧独立作出抉择;对于行动,拒绝决定的实施,将责任转嫁致使工作、计划受到阻碍。

罪责转移:即便自主行动,一旦出现问题也归咎于他人,或者归因于外部环境,诸如天气、交通、水星逆行等等。

薄弱的个人界限:情商较低、惧怕担责致使个人界限不够健康灵活。具体表现为容易屈从于权威、接纳批评、跟风改变观点;不懂得拒绝,时常牺牲自身利益以期望获得感恩,未得到时便感觉受骗;在捍卫界限时又过度僵化,由于压抑的攻击性而爆发情绪。

膨胀的期望和幻想:基于情商、怕责等因素,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幻想,对周围人形成不切实际的期望,当期望不符时感到失望、觉得被背叛;对自身也因幻想而阻碍形成合理期望,导致病态的完美主义、害怕行动与拖延。

自我鞭笞而不自我批评:缺乏对情绪与行为的自控能力,难以进行健康的自我批评。在失败时,挫败感极为强烈,痛苦不堪;并且无法区分自身与失败,受到幻想、过高要求的干扰,从分析问题转变为自我攻击、惩罚,拒绝正常的休息娱乐。

成因:在情感方面贪图轻松惬意,无需对情绪进行管控、提前进行规划,生活犹如充满戏剧性的电影。在思维方面存在幻觉、神奇思维,容易沉浸于幻想、迷信他人,放大生活琐事的意义。在现实中常常依赖他人生活,依靠亲友、伴侣的供养,转嫁选择、决定与罪责。

影响:陷入成瘾与“寄生”状态,在财务或者心理上依赖他人,丧失自主决策的能力,过上“非己”的生活。事业与自我实现受到阻碍,被动的立场限制了潜力的发挥,膨胀的期望加剧了痛苦。心理问题频繁发生,容易患上化学成瘾、精神障碍,例如酗酒、吸毒、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