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总说“便宜药没货”?执业药师撕开真相,别再被套路了!
发布时间:2025-11-23 14:52 浏览量:2
“医生明明开了处方,到药店却被告知没货,转头就给我推荐一堆贵药,这是不是药店故意坑人?”
上周带孩子去医院看感冒,医生开了盒口碑超好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才十几块钱。可到家附近的药店一问,店员头也不抬地说“没货了”,接着就热情地推销另一款包装华丽的进口药,价格翻了三倍还多。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这种糟心经历,心里难免犯嘀咕:这便宜药是真没货,还是药店嫌利润低故意不卖?
作为在医院药房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执业药师,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实话,那些药店“没货”的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门道。
首先得明确一点:大部分药店说“没货”,还真不是故意刁难,核心问题出在药品采购的“供需平衡”上。就像咱们常买的平价蔬菜,要是进价涨了但售价不能动,商贩就不愿多进货。药品也是一个道理,尤其是那些几元钱的低价普药,比如1元钱的红霉素软膏、2元钱的维生素B6片,还有治疗常见胃病的碳酸氢钠片,这些药利润薄得可怜,有的甚至一盒只赚几毛钱。
对厂家来说,生产这些低价药要投入原料、人工、包装等成本,忙活半天根本赚不到钱,自然就没了生产动力。有时候就算厂家生产了,物流运输环节也可能出问题——低价药单价低,运输成本占比高,经销商觉得不划算,就会减少配送量,导致很多药店根本进不到货。我之前就遇到过一款治疗高血压的老牌药,因为厂家调整生产线,断货了整整三个月,期间不少老患者来药房询问,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还有些情况是药店的“库存策略”在起作用。药店的货架空间有限,肯定要优先摆放利润高、销量好的药品。那些低价药虽然实用,但卖一盒赚的钱还不够支付货架占用成本,所以很多药店只会少量进货,甚至不进货。遇到高峰期比如流感季,这些少量库存很快就被抢空,后续又没及时补货,自然就出现了“常年没货”的假象。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个别药店存在“引导消费”的情况。有些店员会借着“没货”的名义,故意推荐价格更高的替代药,从中赚取更多提成。这种行为确实让人不齿,也破坏了行业信誉。
那么咱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办呢?其实可以多留个心眼,比如在医生开处方时,顺便问问有没有替代的常用药;去药店买药时,如果被告知没货,可以让店员帮忙查询附近分店的库存,或者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后及时通知;要是遇到明显的推销套路,也可以果断拒绝,选择去正规的连锁药店或医院药房购买。
买药是为了治病救人,不是为了花冤枉钱。希望今天说的这些真相,能帮大家少走弯路、避开套路。如果你还有更多买药用药的困惑,欢迎关注我,后续我会分享更多实用的健康知识,带你识破行业内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