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圈炸了!VC价格1天涨68%,这10家公司闷声发大财,有做家纺的

发布时间:2025-11-15 19:18  浏览量:1

最近锂电材料市场里,有一种叫“碳酸亚乙烯酯”(简称VC)的东西突然火了,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冲。11月初还不到5万元/吨,11月12日一天就暴涨68%,直接涨到11万元/吨,到13号散单成交价都飙到12万-16万元/吨了,有些急着拿货的甚至愿意出更高价 。

这玩意儿听着陌生,却是锂电池的“保命添加剂”,缺了它电池寿命和安全性都得打折扣。更有意思的是,趁着这波涨价,国内10家VC出货量靠前的上市公司悄悄赚翻了,里头还有靠家纺起家的跨界玩家。

先说明白:VC是啥?为啥突然这么值钱?

可能有人会问,VC不是维生素C吗?此VC非彼VC,这是碳酸亚乙烯酯的简称,是锂电池电解液里的关键添加剂。它的作用特别关键,能在电池负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电池短路、胀气,让电池用得更久、更安全。

尤其是储能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VC的需求更大,添加比例能达到4%-6%,比普通动力电池多一倍。而今年储能市场彻底爆了,前三个季度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市占率也超过80%,俩因素凑一起,VC需求一下就涨疯了。

需求暴涨,供给却跟不上。前两年VC价格跌到4万多吨,好多中小企业亏得扛不住,要么停产要么转行,行业里能正常供货的没几家了。现在想复产没那么容易,生产线复工要三四个月,新建产能得等一年多,还得过环保审批这关——毕竟VC生产属于高危化工环节,不是想扩就能扩的 。

更巧的是,最近有家头部厂商还停产检修了,本来就紧张的供给更缺了。关键是,VC在电池成本里占比还不到1%,就算涨价,电池厂也能接受,大不了把成本转出去,没必要为了这点钱停产待产,这就给VC涨价腾出了很大空间 。

出货量前十名单:有人靠规模,有人靠跨界

根据行业调研和企业公告梳理,2025年国内VC出货量前十的上市公司都有各自的门道,有的是专业龙头,有的跨界逆袭,在涨价潮里各有各的赚法。

1. 华盛锂电:全球龙头,市占率超30%

华盛锂电是VC领域实打实的“一哥”,2025年现有产能9000吨,全球市占率超过30%,稳稳坐第一把交椅。它家的VC纯度能做到99.99%以上,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头部电池厂都常年从它这儿拿货,前五大客户占比超70%。

更厉害的是它的产业链布局,子公司的原材料项目已经试产,能自己供应生产VC的关键原料,成本比同行低不少。现在公司还在扩产,规划了6万吨产能,一期3万吨2026年就能投产,到时候出货量可能翻两三倍,涨价红利能吃更久。

2. 孚日股份:做家纺的跨界黑马,成本比同行低15%

谁能想到,靠家纺出名的孚日股份,在VC领域藏得这么深。它2024年VC出货量就涨了472%,2025年上半年还保持71.92%的增速,现在有1万吨合成产能和1万吨精制产能,妥妥的行业第二。

它的秘诀是全产业链布局,从最基础的原料到最后的成品都能自己搞定,生产成本比同行低15%,毛利率能达到35%。虽然VC业务是跨界做的,但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增长利器,跟着涨价潮赚得盆满钵满。

3. 富祥药业:医药企业转产,还卖向海外

富祥药业本来是做医药原料药的,靠着化学合成技术的积累,硬生生闯进了VC行业前三。现在有8000吨VC产能,还配套了3700吨相关添加剂产能,2026年还要扩到1万吨。

它家的VC不仅国内抢手,还通过了三星SDI、LG化学的认证,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都到25%了。最近价格暴涨,公司也在观望行情准备涨价,业绩爆发力可想而知 。

4. 海科新源:溶剂龙头搭车,满产满销

海科新源本身是全球电解液溶剂的龙头,做VC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它靠溶剂和VC联产,原材料直接从自家车间运过来,运输成本几乎为零,现在1.1万吨产能满产满销,月产量就有1000吨。

因为能给客户一站式供应溶剂和添加剂,宁德时代、LG化学这些大客户都很依赖它。按现在的价格算,光VC业务一年就能赚不少,妥妥的产业链协同典范。

5. 新宙邦:电解液巨头自供+外销

新宙邦是电解液行业的老大哥,做VC主要是为了自己用,1.5万吨产能里80%都供自家电解液产线,剩下的20%卖给三星SDI等国际客户。这种模式抗风险能力特别强,行情好时外销赚差价,行情差时能稳成本。

也正是因为VC能自供,它家电解液毛利率能达到28%,在行业里遥遥领先。现在还计划把产能扩到3万吨,不管行情怎么变,都能牢牢抓住主动权。

6. 永太科技:绑定宁德时代,技术省能耗

永太科技的客户名单特别亮眼,常年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供货,客户粘性超强,2025年三季度出货量同比涨了40%。它现在有5000吨产能,新增的6000吨2026年一季度就能投产,到时候规模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生产技术也有优势,用的电化学合成法比行业平均能耗低20%,既环保又能省成本,在涨价周期里这就是实打实的利润空间。

7. 天赐材料:自供为主,稳赚不赔

天赐材料和新宙邦路子类似,作为电解液龙头,VC业务80%以上都是自供,3000吨产能不够用,2025年4月又备案了1.2万吨新产能。自己产VC最大的好处是能控制电解液成本,三季度电解液毛利率达到28%,VC功不可没。

少量外销的VC还能卖给三星SDI这样的国际客户,赚点高溢价。这种“自给自足+少量外销”的模式,不管市场怎么波动,都能稳赚不赔。

8. 江苏瀚康:新宙邦子公司,背靠大树好乘凉

江苏瀚康是新宙邦的控股子公司,有1万吨VC和1万吨相关添加剂产能,完全依托母公司的资源优势。靠着新宙邦在电解液行业的渠道,国内外核心电池客户都能覆盖到,不用自己费劲开拓市场。

虽然是子公司,但产能规模在行业里排得上号,和母公司的电解液业务形成互补,一起把竞争力拉满了。

9. 奥克股份:靠原材料优势,成本有保障

奥克股份在生产VC的原材料——碳酸乙烯酯(EC)领域是龙头,自家产的EC直接就能当VC的原料,天然就有成本优势。现在有5000吨VC产能,二期4000吨三季度刚建成,产能马上就能释放。

这种“溶剂+添加剂”的搭配,能有效应对原材料涨价的风险,不管上游原料怎么波动,自己的利润都能稳住,在涨价潮里特别踏实。

10. 多氟多:氟化工老玩家,多点开花

多氟多在氟化工领域深耕多年,生产VC所需的氟化工原料自己就能搞定,成本控制得很到位。现在有5000吨VC产能,除了VC,还做六氟磷酸锂等其他锂电材料,形成了产品矩阵。

这种多元化布局的好处是,就算单一产品行情波动,其他业务也能补上来,抗风险能力超强,在这波锂电涨价潮里能全面受益。

涨价能持续多久?普通人该怎么看?

很多人关心,这波VC涨价是不是昙花一现?从目前的供需情况看,短期很难降温,甚至有人预测现货价格可能突破20万元/吨。

需求端不用愁,2025年全球VC供需缺口已经有1.2-1.5万吨,2026年可能扩大到2万吨。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主要靠华盛锂电、富祥药业这些龙头的新项目,最快也得2026年才陆续投产,而且投产了还要爬坡,短期内填不上缺口。

不过长期来看也有风险,如果2026年所有规划的产能都落地,行业可能又会面临过剩。但至少在2026年年中之前,供需紧张的局面很难改变,价格大概率能维持在高位。

对普通人来说,看这个赛道得避开几个误区:首先要分清“真产能”和“蹭热点”,有些公司VC业务占比不到5%,根本赚不到涨价的钱;其次得看产能释放节奏,2026年上半年能投产的企业,比下半年投产的更有优势;最后要关注产业链协同,像海科新源、奥克股份这种有原材料优势的,成本更稳,利润也更扎实。

说到底,VC涨价是储能产业爆发的缩影。随着新能源装机量越来越大,储能成了刚需,锂电池需求只会增不会减,像VC这样的核心添加剂自然会受益。这背后其实是“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中国制造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升级,这些企业的爆发就是最好的证明。

互动聊一聊:你觉得涨价能撑到明年吗?

VC从没人关注的“小料”变成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也就半年时间,这背后既有产能出清的巧合,更有储能需求爆发的必然。那10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其实是中国锂电产业链竞争力的体现——从原料到部件,我们已经形成了别人难替代的生态。

不过话说回来,你觉得VC价格最高能涨到多少?2026年的产能能不能补上缺口?在这10家公司里,你更看好华盛锂电这种专业龙头,还是孚日股份这种跨界黑马?除了VC,你觉得锂电产业链还有哪些材料可能涨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别忘了点个关注,后续VC价格有新动向,或者这些公司有扩产消息,我会第一时间跟大家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