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50万5年稳赚:盈利就做这事,从不被套

发布时间:2025-10-10 10:28  浏览量:2

2025年的A股市场,量化交易占比已达20%-30%,毫秒级的操作速度对散户形成降维打击,加上退市新规下退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散户亏损率居高不下。但有位老股民拿50万入市,5年里稳稳盈利从没深套,秘诀不在于抓涨停、猜黑马,而在每次盈利后必做的"抽本式移动止盈"——用铁纪律把浮盈变真金,这招在当下市场里,普通人尤其值得学。

这位老股民早年踩过不少散户的典型大坑。前几年追热点买题材股,赚25%时贪心等翻倍,结果被量化资金精准收割,倒亏20%;后来又买过一家看似低价的公司,没等盈利就因财务造假触发退市新规,本金差点打水漂。吃过亏他才醒悟:现在市场不是比谁赚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与其跟量化拼速度、跟题材赌运气,不如先学会"保住赚到的钱"。从那以后,他定下铁规矩:盈利必按步骤拆分仓位、抽回本金,这才摸到稳赚的门道。

他的核心操作就围绕一件事:盈利达标就拆仓,先抽本金,再用利润博弈。整套流程分三步,每步都不带含糊。

第一步是"设阈值不贪心,到点就启动"。他给每只股设了两个明确的盈利触发点:短期10%、中期20%,只要触及其中一个,当天就动手止盈,绝不盼"再涨涨"。他常说,现在量化机构每天处理数TB数据,能瞬间制造波动诱导散户追高,等"最高点"根本不现实,落袋的才是自己的。而且退市新规下,踩雷风险比以前高得多,玉龙股份这类公司突然退市的例子不少,见好就收才能避开陷阱。

第二步是"本金优先撤离,筑牢安全垫",这是不被套的关键。每次止盈先算清本金占比,第一次止盈必抽回部分本金。比如50万分10只股,每只投5万,某只股赚10%到手5000元,他会先卖对应本金的仓位,把3万本金撤出来,剩下2万本金加5000利润继续持有。这样一来,就算后续股价跌穿成本,最多亏利润和少量本金,永远不会被深套。他打比方:"本金是炒股的'本钱',现在退市常态化,保住本金才能熬到下一个机会,没本金啥都白搭。"

第三步是"动态跟止盈,破位就清仓",绝不恋战。剩下的仓位不会死拿,而是用两种简单方法跟着走。对高波动的科技股,用"涨5%止盈点上移3%"的策略,比如成本10元涨到11元,止盈点设10.7元,涨到12元就提到11.4元;对低波动的蓝筹股,就看10日均线,股价在均线上方就拿着,收盘价有效跌破就清仓。今年持有的一只硬科技股,从13元涨到16元,止盈点跟着提到15.1元,后来股价跌到15元以下,他立马清仓,最后单只赚了22%,比死拿到回调的人多赚近10个点。

这套方法能在当下市场见效,核心是避开了散户两大致命伤。一是戒掉了"贪",现在很多人赚了想更多、亏了盼回本,结果在量化波动里来回坐过山车,而抽本止盈强制"落袋为安",把不确定的波动变成确定的收益。二是守住了"防",本金提前撤出相当于给账户装了"避雷针",就算遇上黑天鹅或公司爆雷,最多亏点利润,不会伤筋动骨。这正是索罗斯说的"对的时候赚多少,错的时候亏多少"的关键。

当然,这招不是万能的,得配两个前提才管用。首先得选对股,他从不碰无盈利、无业务、无分红的"三无公司",只挑低波动率、高股息的龙头股或政策支持的硬科技企业,先靠基本面保住下限,再用止盈赚上限。其次得有纪律,不管市场多狂热都不打破规则。今年AI行情火的时候,他买的科技股赚15%就止盈,虽然后来还涨了18%,但没多久那只股就因业绩不达标跌回成本线,他一点不后悔。

5年下来,他的账户很有特点:单只股最高收益没超40%,但从没一只股亏超10%,50万变成了89万,年化收益近13%。比追热点的人赚得慢,但胜在稳——不用天天盯盘跟量化拼速度,更不用承受深套的煎熬。要知道,现在能盈利的散户占比不足两成,这种"活得久"的策略,比赚快钱靠谱多了。

他常跟身边股民说,2025年的A股早不是赌大小的舞台了。量化机构有算法撑腰,退市新规又精准爆破问题公司,散户拼不过速度和信息,就得靠纪律补短板。很多人把"止盈"想复杂了,其实本质就是"见好就收,保住本金":赚一点就抽回点本钱,用利润去博弈,既保住了底气,又能享受上涨收益,这才是小散户能复制的生存逻辑。毕竟在退市常态化、机构主导的市场里,不被套住,就已经赢了80%的人。

你炒股时有没有赚了没止盈,最后亏回去的经历?觉得这种"先抽本金"的止盈法,能应对现在的量化和退市压力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