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警惕家纺“低价高端”陷阱
发布时间:2025-09-23 16:23 浏览量:1
直播间里,“高支数”“百分百棉”的话术不绝于耳,搭配“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的诱惑,让不少人对“高端四件套”心动下单。而近日,#部分高端四件套全靠吹#话题登上热搜,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床上用品并非像网络主播们说的那么高端。
所谓“高端四件套”的猫腻,远不止简单的以次充好。在生产环节,一些工厂将化纤面料随意标注为“木棉皱皱纱”,年销量竟超30万件,无论材质、类别如何,都会给产品打上A类标签。辅料市场更成造假帮凶,假检测报告上委托单位、地址、样品信息、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还附上二维码“佐证”真实性,细节详尽到足以以假乱真。直播间里,主播们用“100支长绒棉”“全棉磨毛”等话术吸引消费者,实则将40支普通棉虚标为100支,含35%化纤的产品当作全棉售卖。更有甚者,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私域直播,通过虚假宣传诱导下单,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欺诈链条。
这场造假狂欢带来的危害远超消费欺诈范畴。对消费者而言,贴着“A类母婴级”标签的劣质产品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甚至可能因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致癌;对市场而言,诚信经营的优质品牌被挤压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行业创新动力被严重削弱;对产业而言,南通、海宁等以家纺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其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造假无疑会让消费者对这些地区的家纺产品产生信任危机,进而使多年积累的品牌信誉遭重创。
造假猖獗源于多重因素叠加。标准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家纺标准多年未更新,对“支数”“材质成分”等核心指标缺乏强制检测要求,为虚标行为留下法律真空。直播电商的私域化、隐蔽化特征则使监管难度倍增,部分商家为抢占低价流量市场不惜铤而走险。违法成本过低同样助长了造假气焰,有商家直言“消费者不会为一张床单去检测”,道出了维权成本高、惩戒力度弱的现实困境。电商平台的责任缺失同样值得反思,对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商品抽检不到位,更为虚假宣传提供了生存土壤。
整治家纺行业造假乱象刻不容缓。9月22日,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联合相关部门连夜对涉事经营主体开展现场检查,针对涉嫌的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同日,江苏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9家涉事经营主体调查取证,抽样检测产品67批次,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涉案物品7389套(件)。两地的快速响应值得肯定,但行业净化不能止于个案查处,更需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快标准更新步伐,将支数检测、成分明示等纳入强制范畴,完善家纺产品质量预防式监管新模式。同时要加大对生产、销售全链条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A类母婴级”等涉及健康安全的标准标识,建立更严格的使用规范和核查机制,提高其违法成本。
根除造假毒瘤还需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电商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直播间商品实施前置审核,对“低价高端”类目加强抽检频次,对违规商家采取限流、下架等措施,让造假者付出高昂代价。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辨别能力,面对“低价高端”的诱惑时多一分警惕、少一分侥幸,遇到问题保留交易凭证及时维权。
家纺产品作为日常消费品,其质量安全关乎百姓健康。此次曝光犹如一记警钟,唯有坚决斩断造假链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才能让消费者买到放心产品,让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陈长
- 上一篇:喝彩(51)
- 下一篇:2025赛季美职女篮季后赛首轮回顾:四强逐鹿,激情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