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I可信空间 破解数据世界的“信任危机”
发布时间:2025-09-11 18:50 浏览量:2
“可信数据空间,正在成为大模型时代的“信任操作系统”。
在这个数据泛滥的时代,信任反而是最昂贵的奢侈品。据统计,全球数据总量已突破200ZB,但这里面真正有有价值、能流通的占比不足1.3%。这局面就好比电视剧里的如萍爸爸,山珍海味堆满了一桌,但他能够到的就只有一碗白米饭。数据要素市场陷入“要数据却没有数据,有了数据却不敢共享”的困局。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华为推出的AI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响应。它并非传统的数据平台或中台,而是通过“制度-技术-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架构,重构数据生产要素关系,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追溯、可管可运营”。
数据世界陷入“信任危机”
很多企业、机构都坐拥海量数据,却只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打转。为什么?怕监管处罚、怕技术泄露、怕数据滥用、怕数据出门就回不来。
大数据远远望去看似是一个大的海港,但实际上走近一看却是一个一个的水坑,大量的数据淤积在互不联通的水坑里面。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类似的现象。唐朝通宝年——一个古代中国的盛世,朝廷年铸钱32万贯,创历史新高。但市面依然缺钱到“富商裁帛换粮,农夫担米纳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同时期的墓葬考古告诉了我们答案:长安富户把铜钱埋进地窖,直接导致货币流通总量锐减。正如钱要流通起来才能创造财富,数据流动起来才能创造价值。
数据流通受阻的本质,是数字世界信任机制的缺失。像极了人类早期的物物交换时代:我有一只鸡,你想用一把斧头换,但咱俩都怕对方是骗子。最后鸡饿死了,斧头生锈了,交易凉了。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从信任机制上进行重大变革,可信数据空间在这样的时代诉求下应运而生。
为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
与固定资产不同,数据资产具有流转速度快、确权难度大、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等特点,这使得数据在跨主体流转过程中,极易引发权益纠纷与安全风险。
因此,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认为,建立具备信任关系的合约,是推动“数据空间”发展的关键。只有当各方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向而行,才能让数据真正实现自由安全的流动。
数据可信空间已经从最初的设想,纳入到顶层战略。
2024 年 10 月,国家数据局开展数据基础设施先行先试,在8个城市部署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任务,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 施进行前瞻性的系统布局。
2025年4月,全国数标委《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架构》发布,明确了可信数据空间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定位,描述了可信数据空间作为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特征、最小功能集合以及关键业务流程。同年7月,国家数据局发布《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可信数据空间从顶层设计迈向应用落地的关键一步。
短短两年内,各类政策不断推出,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这项技术正被加速推进。可信数据空间为何受到如此大的礼遇?这还得从它的底层逻辑说起。
可信数据空间并非一个具象的“数据库”或“云平台”,而是一套基于共识规则、技术架构与治理机制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它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数据标识、使用控制、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构建起一个多方参与、安全可控、合规高效的数据共享环境。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数字时代的“数据交易所”+“信任中介”+“合规引擎” 的复合体。其核心能力包括:
身份与接入管理:支持跨域身份互认、多因素认证、匿名化身份映射。
数据标识与目录:构建统一的数据标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全局可寻址。
数字合约与使用控制:通过机器可读的合约语言定义数据使用规则,支持字段级、场景级精细化控制。
隐私保护计算:集成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存证溯源与审计:基于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技术,实现全链路存证与事后审计。
互联互通与国际网关:支持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的数据空间互操作。
一直以来,数据价值化之路横亘着三座大山:确权难、定价难、流通难。传统物权法“所有-占有-使用”的逻辑,在数据领域遭遇了根本性困境——数据的非排他性、可复制性和流动性,使得“绝对所有权”这一概念,在数字时空中逐渐失焦。
而在可信数据空间之内,一种全新的秩序正在建立。数据的供给方、需求方、运营方、处理方,第一次真正共处于同一可信环境中。这为数据的交易和流转,奠定了物理基础。
华为可信数据空间的顶层设计
市场上各类可信数据空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两年批量出现。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华为。华为在近期发表的白皮书中,系统性介绍了其对可信数据空间的认知和战略布局,提出了“新体系、新架构、新生态”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
同时,在2025年贵阳数博会上,华为混合云AI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焕新升级正式发布,通过“一湖一链一中枢”的三层架构,助力每个城市、行业迈入“Data+AI”协同创新的智能时代。
1.新体系:数模协同
·制度协同:建议通过立法赋权(明确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产品经营权)、技术探索(区块链动态确权与授权、隐私计算实现“可用不可见”)和流通机制优化(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破解数据权属与流通难题。
·技术协同:建立覆盖可信供给(数据来源可信、质量可控)、可控训练(环境隔离、污染防御)、合规推理(对抗攻击防护、隐私泄露防护、输出内容合规)的全生命周期防控体系。
·价值协同:形成“数据驱动模型进化,模型释放数据价值”的双向赋能闭环。
2.新架构:AI可信数据空间 (“一湖一链一中枢”)
“一湖一链一中枢”架构通过对传统数据平台的系统性升级,不仅解决了“全域数据可见”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难 题,更通过数据血缘追溯、统一权限控制、跨域流通策略控制确保“全链路数据可信”,同时依托智能数据工具链 赋能供给复杂智能用数场景真正实现全模态AI好用。
·融合数据湖 (OneLake):解决“AI不可见”。关键设计是全场景数据全域入湖(跨云、跨域集成)和全模态数据统一管理(统一元数据、权限、目录、地图)。
·智能数据工具链:解决“AI不好用”。包含四大核心工具链:
数据工程:提供从获取、加工、标注、发布到管理、安全的全流程语料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BI:提供统一数据服务门户和智能化数据分析工具(如NL2SQL),降低用数门槛。
智能用数 (Data Agent):通过生成式AI将自然语言转换为端到端的分析报告,实现“所思即所得”。
知识搜索:基于RAG技术,结合知识库与大模型,提供精准、专业的智能检索与生成能力。
·数据空间中枢:解决“AI不可信”。是可信流通的“大脑”,包含六大模块:
身份认证、数据目录、合约管理、使用控制、存证清算、安全管理。它通过标准化协议和连接器,实现对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的统一调度、管控和审计。
3.新生态:数智共生
·培育多元主体:明确数据提供方、使用方、服务方、空间运营方、监管方的角色与职责。
这五大主体角色分明,各司其职,硬生生把数据流通从“混沌时代”拉进了“数字自贸特区”!
数据提供方——手握原始数据的"矿主们"。他们不再被迫"赠予"或"沉睡"数据,而是通过授权机制成为数字时代的"资源控股方"。所有权不转移,但价值开始流动。
数据使用方——再也不用跪求数据了,现在只需要将计算任务部署于空间之内,直接进入到“数据特区”,明码标价、合规取用!但前提是——别想偷摸把原始数据揣兜里。 “只带走结果,不带走数据”,在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的安全提取。
数据服务方——在授权范围内,对数据进行脱敏、加工、建模,将其转化为可流通的“数据产品”。他们不生产数据,却是数据价值转化的催化剂。
空间运营方——制定协议、维护秩序、保障运转,用代码而非法律条文构建信任基座。他们可能是第三方平台,也可能是转型后的数据巨头,但本质都是可信空间的"规则制定者"。
监管方——悬于云端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通过智能合约和审计节点实现监管穿透,让所有参与者都清楚,这个数据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最终,数据产品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按照智能合约事先约定的比例,在几方之间自动分配。
至此,整个流程形成闭环:数据无需移动,即可释放价值;权属清晰可溯,流转全程可控;利益分配依约执行,可信可审计——数据要素化的三大难题,在可信空间内找到了系统性的破题路径。
·制定协同标准与机制: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认证信任、数据共享、技术互操作和利益分配机制。
·搭建生态服务中心:建立数据市场、应用市场,通过活动促进对接与合作。
·探索运营模式:探索多元商业模式,分层培育行业主体,举办产业活动激发生态活力。
可信数据空间促进“Data+AI”全面融合
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华为云积极参与数标委等机构的标准制定,将沉淀的“数据主权标识”、“可信接口规范”等技术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目前已主导或参与二十多项数据空间相关标准编制,推动产业共识与标准体系加速建立。
与此同时,华为AI可信数据空间也已经在产业得到实践。这些实践不仅验证了可信数据空间的可行性,更展现了其带来的巨大价值:
南通家纺数据空间
南通正携手华为重点打造家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全链路的六大业务场景,赋能产业升级。通过数据空间与AI双轮驱动,企业实现设计周期缩短90%、成本降低超85%、瑕疵检出率提高80%,真正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目前,可信数据空间试运营成效显著,将成为全国家纺数据市场重要载体。
徐工集团企业数据空间
徐工集团已入选全国首批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并构建"3+4+N"可信数据空间整体框架,旨在解决企业上下游数据供出、流通共享问题,实现链主企业供应稳定性增强,采研供应、物流体系高效协同。
“可信数据空间作为数智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从国家政策、行业需求、技术创新、应用实践等方面正迎来重大机遇。” 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表示,华为云将携手各界,为“Data+AI”全链路协同提供工程化支撑,提升AI数据集高质量供给,促进“Data+AI”全面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万业,为数字中国高质量建设注入新动能。
- 上一篇:就在今天!9月10日上午,女排传来朱婷、吴梦洁、惠若琪的好消息
- 下一篇:赛瑞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