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浴血山河·泗水星火

发布时间:2025-09-03 20:53  浏览量:6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记者 付强 李婷 李凯 张沛)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到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在14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1937年起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济宁儿女万众一心,凝聚起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接下来,一起了解抗战时期泗水人民的英勇历程。

当1937年的秋风裹挟着硝烟漫过泗河,一群尚在求学的共产党人将书本上的仁义忠勇化作保家卫国的战歌。

1931年至1932年间,泗水籍进步学生钱杰东、周蓝田、乔海秋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们先后返回家乡,发展党的组织。1937年9月27日,曹宇光、张林夫、刘海岩建立泗水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柘沟支部。

泗水县委原党史研究室主任徐本有:“在泗水北部、曲阜董庄、宁阳东庄等地公开广泛地进行抗日宣传,秘密培养党的发展对象,发动、组织抗日武装。到1937年底,周蓝田等在丑村一带组织了200余人的抗日武装。”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了泗水县城。自此,泗水大地陷入日寇的铁蹄践踏之下。

1938年3月,钱杰东、乔海秋等在杨柳镇小颜庙村钱杰东的家中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至1938年6月,工委先后在泗南、曲泗边区发展了一批党员,并相继在多个村庄建立党支部。

泗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栋:“曲泗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使党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成为领导人民抗战的核心。为以后扩大党的组织建设、建立抗日武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1941年7月开始,日军对泗北、泗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拉网合围”大“扫荡”。泗水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在苗馆镇东南方向五公里,一座石桥横跨苗馆河上。今天这座看似平凡无奇的小桥,曾经在81年前,因为一场战斗而在抗日战场上名声大噪。

泗水县苗馆镇西故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涛:“(日军)来了28个人,一个小分队。日本人的武器是机关枪,咱是(用的)大刀片子,还有汉阳造(步枪)。我们一个连长杜嗣存,从这个高粱地里,慢慢地蹿过来以后,一枪击毙这个(日军)机枪手,才获得了这场胜利。”

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参战的尼山独立营四连全歼日军小队长大寰一郎以下28人,首创了抗战以来鲁南军区我军一个连队全歼日军一个小队的战例。

在泗水西部与曲阜交界的地方,横卧着一座山岭,这就是在抗日战争中闻名鲁南的戈山。80年前,日本侵略者连续五次对这里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泗水县金庄镇北戈山村第四届党支部书记张延玉:“1945年的2月6号,日寇组织了鬼子汉奸千余人,对戈山进行四面包围。敌人非常残酷,在群众转移的路线上用机枪进行对射。戈山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场惨不忍睹。”

戈山惨案亲历者张志江:“鬼子进来出南门就打,又把老百姓弄到东戈南戈(村),围个圈,往里扔手榴弹。在路上遇到就(用刀)攮。拿着枪打,人家重机枪排上,一气儿(往我哥身上)打了五颗子弹,(他身体)都截断了。”

在第五次对戈山厂村的进攻中,日军打死我村民94人,烧毁房屋1200多间,这是日军在泗水及尼山地区制造的最大的一次惨案。

泗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栋:”泗水党组织和中共党员积极争取全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起了最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泗水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