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公里厚的钻石层,10000亿吨水,科学家水星震撼发现
发布时间:2025-04-09 18:00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冥王星上没哈迪斯、海王星上没菠菜东、天王星上没李靖、金星没有金子、水星没…,不对,水星还真的有水。古人为它取的这个名字,就是以为有水的,但早些年来,科学家不认为这上面能够存在水,也不敢朝着有钻石层去联想。
水是近些年才发现的,而且量恐怖如斯,大概有一万亿吨的水冰,如此丰富的资源,刷新了科学家的认知。但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水星都无人开采呢?想要获得这些资源,需要达成怎样的条件?为什么古人会给这颗星球起这个名字?
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水星的由来。
为什么叫水星?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古人常见的命名方式。但有个问题令人不解,夜空中的星星那么多,古人又没有测量的工具,他们在命名的时候,起名为“水星”倒是不难理解,肯定是觉得上面有水。可是,古人是怎么区分行星的呢?
其实,这和行星的位置变化有关系,水星跑得快,变化明显,而其他的恒星活动很微妙,变化是不明显的,这个叫做相对位移,否则也不会有行星的说法了。
有意思的是,水星的英文名字叫Mercury,这个词是多意的,水银是其中一个。不过选Mercury命名,倒是和本来的含义无关,更像是中文里的多音字。Mer cu ry分成三个音节来读,就是罗马文中的墨丘利,在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是赫尔墨斯。
作为主神之一,这货有个特点,正巧和水星对上,那就是跑的快。毕竟,靠太阳那么近的距离,要是跑的太慢,或许早早就被烧化了。
但是,古人的研究,主打一个浪漫,他们对天文的概念,也只能通过肉眼看一看。所以,后世的科学家,没有把古人的浪漫当做参考材料,他们是从两个原因,分析出水星不可能存在水的。
第一个就是靠太阳太近了。太阳的温度有多高?人类是无法想象的,能把一颗星球快速蒸发,而人类相比较于太阳,还没有一粒尘埃大,必定会瞬间融化。地球之所以能够适应人类生活,是因为存在液态水,但水星没有,整个一和太阳肩并肩,平均能达到430度的气温,水?地皮都给你晒干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400多度的气候,即便湖泊能撑得住,那也得被烧成开水,关键是根本耐不住。距太阳一共4600万千米,水星等于在太阳底下蹦迪。
第二个是因为太小了,大概在0.05个地球体积左右。由于体积太小,物质流失严重,还没有磁场护盾。面对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威胁,不存在任何的抵抗手段。而在失去了锁住物质的能力,再配上超高温的恶性BUFF叠加后,这种环境怎么可能有水呢?
1973年,NASA探测过水星表面。好家伙,两极全是坑坑洼洼,都是被陨石砸的坑,就更不可能认为上面存在水资源了。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水星的探索,有了新的发现。为了搞明白这颗小行星上到底有什么资源,1991年的时候,雷达有了新发现。同样是拍摄陨石坑,结果此番补光拍摄,竟然被一片明亮的区域反射了过来。
那么,会导致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可能了。一种是上面有冰,另一种是上面存在其他未知能源。而实锤有水,还要等个20多年。只不过,水冰到底从何而来?钻石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究竟是怎样的环境,才能让水星产生钻石?
资源丰富的星球
水星上的水,算是宇宙中的非常另类的存在的。常见的原子有三种,分别是氢、氦,氧。所以,只要不是温度太高的地方,都能够产生水。氢是宇宙中最多的原子,而化合态的水非常稳定,整个宇宙也都是不缺水的,可能够产生水的行星,总共也没几个。
原因无他,靠得近的恒星,会把水“吹”走了。但太阳是个例外,它的“脾气”太好了,再加上富含水资源,比起别的星系,自然要稳定很多。只不过没有大气,便无法孕育出生命。
所以,能在没有生命之源的星球上,发现大量的水冰,只能说非常神奇了。前面提到了,水星白天的温度,平均在400多度,这玩意能把水蒸发干了,属于是靠太阳太近的后果。但是,水星也有深夜,甚至还特别漫长。
虽然是快速绕太阳转的,但并不是四面滚着转,自传倾斜的角度,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常年朝东西方向移动,南北两面半点晒不到。言下之意就是,南北两个方向永远不见光,所以雷达拍摄需要“补光”才能拍清楚,而科技发展了之后,拍的照片越来越清晰了,正巧拍到了明亮的区域。
之后的20多年时间,各国科学家都希望解开谜底,没想到真的发现了水冰。和平均400多度的高温不同,照不到太阳的两侧,常年都是零下170度的低温。就这么冷的环境,水肯定会瞬间结冰,但是,一万亿吨的水资源,还是让人惊讶。
不仅水的量够多,质也非常好,而且水冰里面,可能还留有陨石撞击的碎片,如果将来能够采集到,对于研究宇宙的起源,或许会起到大作用。
而发现钻石,是源于科学家对水星的元素分析。毕竟是靠太阳最近的星球,被烤了几十亿年,肯定是热的不得了,逐渐形成了岩浆海。等星球降到400多度的“低温”后,表面渐渐形成了一层“蛋壳”,内部更像是被包在壳子里的蛋黄,核心逐渐结晶,存在较高的硫和碳元素。
尽管科学家也曾猜测过,可能是石墨,但多名科学家研究后得出,水星上含碳矿物,应当是钻石,而不是石墨。
有那么大一圈钻石层,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完全把过去的人们认知中的水星,从头到脚换了一茬。不得不让人感叹宇宙的鬼斧神工,能让一颗“火球”变成“宝球”。只不过,开采的难度却是人们难以想象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办法开采。
说起无法开采水资源的原因,都集中在气候上了。而且,人类对星空的探索,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比较出色的工作,只是登月,可距离能在外星上建立基地,目前的科技还远远达不到。比如火星的恢复,更是个困难重重的工作,哪怕给人类百年周期,都不一定能够忙完。
至于开采水星上的钻石层,成本更是高的吓人,以目前的科技来说,还没有那么强耐高温和低温的机器,能不能挖到底,都是个问题,地表600度的温差,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宇宙太大了,人类想要全部探索完,绝非易事。
但是,说不准哪一天,人类的科技树蹭蹭往上涨,真给发明出来,克服了难关。毕竟,人类文明一直向前看,不止是水星,其他行星也还有着许多人类未知的发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发现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