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女子排超联赛决赛的启迪
发布时间:2025-03-22 11:44 浏览量:7
排球星空,与你分享排球资讯与快乐。
本届全运会女排成年组预赛启动键已经按下,广大球迷又有迷人乱花赛事可追了。
何为“迷人乱花赛事”?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因球场如同战场,要受诸多变幻莫测的主客观因素所制约。全运会赛场更是如此。因为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各队都最为重视的重大赛事;又因比赛要历经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多轮次的反复拼杀,其激烈和艰难程度,非其他赛事可比拟。在这么漫长复杂的比赛过程中,哪支队伍能主动把控随时变化着的主客观诸因素,哪支队伍就有可能掌控胜机,或把胜势化为胜券,或把劣势演绎成优势而逆天取胜。
今届全运会成年组女排13支劲旅,均已厉兵秣马,蓄势待发,正在迎接四年一届的大考考验。值此全运大考开卷之际,我脑际又浮现出硝烟还未散尽的排超联赛总决赛最终10分的你死我活搏杀画面,总觉得这最后10分的胜负得失,充溢着喜剧味和发人深省的玄机,很值得各队将士细读慢研,从中汲取智慧和养分。
且看当时上海队和江苏队的场上态势:上海队在首局轻松获胜后,被江苏队连扳两局,已经没有退路的上海队,只有在第四局拼死一搏,方有起死回生的决胜局可打。可是,她们在开局就遭遇江苏队的强有力阻击。在张常宁连扣带吊捎带拦独得7分的带动下,江苏队以13:9的领先优势高压上海队,被逼无奈的王之腾,只得用年仅19岁的山西内援王音迪换下强力外援泰纳拉,把初出茅庐的陈厚羽请出来替掉国手高意。
请注意,他这一手换人战术,虽属被动,却也不乏明智。因为泰纳拉已被江苏队盯得死死的,而高意的发挥又软绵绵的基本无建树,派小将上场冲一冲,说不定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果不其然,两员小将看似嫩生,上得场来却虎虎生威,超水平发挥。特别是副攻手陈厚羽的拦网,不仅把久经国内外各种大赛考验的老将张常宁拦得苦笑不得而被换下场,还在她每次拦网奏效后的眉开眼笑神态鼓舞下,把上海全队的士气推向了高潮,一波又一波的攻防好戏,把比分一下扳成22:16,上海队竟以领先6分的绝对优势打进了局末。只要再拿下3分,就可把比赛拖进决胜局了。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场上态势。当此际,好戏来了。
不早不晚,刚到前排的吴梦洁开启了喜剧序幕:她的一记重扣,球落地开花。17:22,迎来鲜于露峥嵘的吴唅站上了发球线。蛮好玩的,我发现,从这时候起,场上双方队员,真正打球的,就只有如下几人:吴唅发球,欧阳茜茜主接一传,许晓婷二传,仲慧两次进攻,王音迪一次进攻,泰纳拉一次进攻,就这么简洁明了,这三位连攻四板奉送掉4分,江苏队其他场上队员虽在不断地跑动卡位,但都无须动手,比分便变成了22:21。上海队仅剩1分微弱优势了。
接着,随着主裁的一声哨响,吴唅发的皮球直奔已35岁的老自由人王唯漪而去,老王奋身一扑,不好,球几乎贴着地皮飞了。22平!再接下来,便是吴梦洁在演独脚戏了。她在防反中连扣2板,板板中的,得2分,比分不但倒转,还出现了江苏队的冠军点。
在上海队仲慧四号位的强攻好不容易挽救了一个冠军点后,还是吴梦洁,一攻虽被防回,她的第二板便毫不留情,球触上海队前排队员后飞向了场外。小吴的这一记重扣,让江苏队笑到了最后,25:23。这场总决赛终场前的巅峰对决,就以江苏队得9分上海队苦苦挣扎得1分的喜剧色彩收官了。
当场上比分打成24:22第一个冠军点出现时,吴晗已经累得连笑的气力都没了,但她内心却是甜滋滋的,甘之如饴,因为有了她的七连发(此前误以为是八连发),才演绎出罕见的逆袭大戏。尽可毫不夸张地说,她的七连发起到了扭转乾坤的重大作用。
这场生死大战的喜剧式收尾,给了我们哪些启迪呢?愚以为:
启迪之一,发球乃进攻的开始,此话当真有理。吴晗的七连发,虽然只直接得了1分,但却有效破坏了上海队的一传,致使在这最后10个球的较量中,上海队两位副攻沦为了场上的看客,连球皮也没摸到过一次。失去了副攻的有力支撑,令本来边攻实力就有限的上海队一下由主动变为被动而突然哑火,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当今国际排坛诸雄争霸重新站队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各国排球队伍都更重视发球的研究和训练了。上海队这届联赛之所以引进小彩娃,不也首先看重的就是她势如破竹的发球功夫吗?可令我不解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有一些球队对发球的训练缺少办法或仍不太重视发球训练。更令人看不惯的是,有不少球员在发球连连失误后居然连起码的自责感都没有。此类憾事,是否应引起相关教练和领导警觉了呢?
启迪之二,得强力边攻手者得天下,残酷的实践又一次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君不见?上海队在前排的三位边攻手,仲慧两次进攻两次出界,王音迪攻了一次失手了一次,泰纳拉也是一换上场就送大礼。三位边攻手四次进攻连送4分,失误率100%。情何以堪?相反,江苏队的吴梦洁一人先后五次进攻,得了4分,没一次失误。
俗话说得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晓。这两队边攻手的实力差距,何等明显,还用得着赘述吗?当然,仲慧和泰纳拉两将,也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尤其是打进四强后,在与天津队的半决赛中,她俩的发挥是可圈可点的。问题在于,到了总决赛的关键时刻,在比分大大领先的优势面前,她们的心态变了,或者说心绪乱了。
心绪一乱,动作就变形,动作一变形,失误当然在所难免。关键时刻见真章。过得硬还是过不硬,就看你在此关键场次的关键时刻,豁得出还是豁不出?冲得上还是冲不上?是能拿分还是会失分?相较而言,仲慧也好,号称“强外援”的泰纳拉也罢,都还欠点火候。
而江苏队的吴梦洁就不一样了。她在此泰山压顶的危急时刻,能脸不变色心不慌,果断出手,为球队夺冠三锤定音,可见,她经过一个赛季的淬火磨炼,已经成长为江苏队的顶梁之柱了。我们期待她有朝一日成为中国女排的顶梁柱。
启迪之三,板凳深度厚实与否,是检验一支排球队是强还是弱的试金石。你会不会怀疑,我这样说,是不是与启迪一有所矛盾呢?一点也不矛盾。表面看起来,最后这10个回合的较量,江苏队主要参与的人是吴唅、孙燕、吳梦洁仨,但在场内的龚翔宇、唐欣、万梓玥、杨佳和倪非凡等全体以及场外的张常宁等人,个个都在默契配合着,此其一。
其二,虽然这10个回合的较量是吴晗和吴梦洁唱的主角,但在此以前,如没有张常宁的满血归来,如没有龚翔宇的满血把控,如没有两位小副攻的满血爆发,如没有倪非凡的满血防守,如没有唐欣的满血替补,如没有全队人员的满血配合,就不存在这七连发的逆转机遇。其三,吴晗和唐欣虽是替补,但一旦需要,就能冲得上去拿得到分本身,也是板凳深度厚实的有力佐证。
排球比赛是靠团队打团结战的项目,江苏女排之所以能蓄势八年后在一波三折中百折不挠而问鼎,靠的就是团队整体实力,而不仅仅是一两个主力,靠的就是厚实的梯队建设之路,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引援。如果国内各支女排劲旅都能像江苏队这样重视青训重视梯队建设,那全国各队的实力还能有所上升,国家队的整体实力还会更上一层楼。
启迪之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简言之吧,不能吹嘘说施海荣用兵有多神,但至少可以说,他在眼看这第四局将难以逆转取胜时,敢用唐欣替换张常宁,敢叫吴晗上去冲发球,换了两将,不仅改变了节奏,更是叫对方摸不透思路。
在吴换七连发奏效夺得24:22的第一次冠军点后,他又毫不迟疑,换上老将张常宁。虽然张常宁上场后几乎啥也没干,那是由于吴梦洁不负重托,两锤子砸破了上海队的防线而结束了这场令人心惊肉跳的华山论剑。但张常宁的到来,对本队将士就是无形的鼓舞,对上海队就是无形的压力。联赛组委会授予施海荣最佳教练员殊荣,组委会领导没看走眼,他当之无愧。
不知这四点启迪,对全运会参赛各队,是否多少有点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