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借钱创业被我劝住 婆婆临终前递给我一张字条 你早就知道了吧
发布时间:2025-02-05 02:48 浏览量:17
人们常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可我偏偏认为,这世上最难得罪的,是自家人。
我叫李巧玲,今年45岁,是江南小城一家纺织厂的会计。说起来也是缘分,我和老公结婚20年,感情一直不错。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些年来,婆婆和小叔子的事总让我心里不踏实。
记得去年夏天,小叔子从广州回来,说要做跨境电商。那天正赶上周末,我在厨房炒菜,听见客厅里他滔滔不绝地讲电商多赚钱,听得婆婆连连点头。炒完最后一个菜,我端着盘子进去,就听见小叔子说:“嫂子,我看你在厂里当会计,每个月工资也就七八千,要不要跟我一起做电商?”
我放下菜,擦了擦手:“小波,做生意哪有你说得这么容易?我看厂里好多人都亏了。”
小叔子不以为然:“那是他们不懂方法。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做电商就是个资金问题。嫂子,你借我50万,保证一年就还你,还给你分红。”
婆婆立刻开口:“巧玲,你工资卡里不是有存款吗?借给你弟弟试试?”
我心里一惊。这些年,我省吃俭用存了60多万,本想给儿子将来买房用。小叔子虽然是亲戚,但他创业屡战屡败,借钱从来没还过。
“妈,现在房价这么高,我得给小明攒着买房呢。再说,小波以前做服装批发,做餐饮,哪次不是赔得精光?”
婆婆脸色一沉:“你这是看不起你弟弟?人家年轻人想创业,你这个当嫂子的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丈夫老王在一旁打圆场:“妈,巧玲说得对,小波创业经验不足,还是要谨慎。”
这顿饭吃得很不愉快。从那以后,婆婆说话总带刺,时不时就提起邻居家小叔子创业成功的事。小波也对我爱理不理,连过年都不来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去年十月,婆婆突然住院了。那天医生说她胃部不适,要做胃镜检查。我和老王陪着婆婆去医院,在走廊上遇见了多年未见的小波。
他瘦了很多,站在走廊尽头,看见我们也不过来。婆婆望着他的背影,眼圈红了。护士叫号,婆婆进去做检查,我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翻看手机里存的照片,一张十年前的全家福映入眼帘。
那时候小波刚大学毕业,意气风发地说要做大事。婆婆总说:“我们家小波是个有出息的。”可十年过去,他创业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家里帮他还债。
检查结果出来了,胃癌晚期。婆婆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我守着她输液,她突然握住我的手:“巧玲,你去把我床头柜里的账本拿来。”
那是一个发黄的老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数字。最上面一行写着:“借小波创业,20万,2013年”,下面还有很多项,金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我翻到最后一页,赫然看见一个红色的大数字:127万。
我的手有些发抖。这些年,每次小波创业失败,婆婆都说是借亲戚的钱。原来,她把自己的养老钱,甚至卖掉老家的房子得来的钱,都给了小波。
婆婆看着我的表情,苦笑着说:“我知道你早就看出来了,所以那次不肯借钱给小波。”
我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这时老王进来,手里拿着检查报告。婆婆把账本藏到枕头下,对我使了个眼色。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轮流照顾婆婆。化疗很痛苦,我看着婆婆日渐消瘦的脸,心里难受。小波来过几次,但从不多待,看了婆婆几眼就走。每次他走后,婆婆都默默流泪。
一天晚上,我收拾床头柜,发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婆婆和小波,背景是一间破旧的平房。我记得老王说过,那是他们以前的家,小波出生没多久,公公就去世了。婆婆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把小波当成命根子。
“那时候家里穷,我怕小波跟他哥一样只能去工厂,就想方设法让他读书。”婆婆突然开口,“他大学毕业,我以为他真能出人头地,可是……”
我握住婆婆的手:“妈,您别想太多。”
婆婆摇摇头:“巧玲,这些年委屈你了。你是个明白人,我知道你顾念着这个家。”
第二天,小波来了。他支支吾吾地说生意又亏了,还欠了高利贷。婆婆让我和老王出去,我们在门外听见房间里传来压抑的哭声。
半小时后,小波从病房里出来,脸上全是泪痕。他走到我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嫂子,对不起。”
那天晚上,婆婆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她弥留之际,她把我叫到床前,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字条:“你早就知道了吧……”
我展开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小波,妈的钱都给你了,你要记住,你嫂子不借钱给你是对的。做人要有骨气,不能总靠家里。”
[继续后续情节] 婆婆走的那天,外面下着小雨。我整理她的遗物,在贴身的布包里发现了一封信。信是小波去年写的,说他在广州做生意又失败了,想东山再起,求婆婆再帮他一次。
信的末尾写着:“妈,我知道您和爸留下的钱都给我了。可我不甘心,我不想像我哥那样普普通通过一辈子。”
老王看完信,默默抱住我:“还好当初你拦住了。”
小波主动承担了婆婆的丧葬费。葬礼那天,他站在雨中,显得格外清瘦。送走最后一个亲友,他忽然跪在婆婆的牌位前:“妈,儿子知道错了。”
第二天,小波去了工厂,说要从基层做起。老王担心他坚持不了,但这一年来,他真的变了。从普工做起,任劳任怨,渐渐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前几天,他请我们吃饭,说要和我们商量件事。饭桌上,他拿出一张银行卡:“嫂子,这是我这一年存的钱,还有我卖掉广州房子的钱,总共37万。我准备开个小超市,这次不是创业,就是老老实实做个小本生意。”
我看着他:“你真想好了?”
“嗯,不能再让妈在天上失望了。”他的眼圈红了,“这些年,要不是您拦着,我可能早就无可救药了。”
晚上回家,我又翻出那个旧账本。账本最后一页,我发现了一行小字,是婆婆颤抖的笔迹:“巧玲是个好媳妇,她比我懂得早,可我这个当妈的……”
字迹到这里断了。我摸着发黄的纸页,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窗外春风拂过,我仿佛看见婆婆正慈祥地看着我们。
日子还在继续。小波的超市开张了,生意不算太好,但他很知足。每天早出晚归,脸上有了笑容。他常说:“这才是踏踏实实的日子。”
昨天,他给了我一个信封,说是第一笔还钱。我打开一看,是一万块。他说:“嫂子,我知道您和妈的账本上还有127万,我会一点点还的。”
我把钱推了回去:“你安心把日子过好就行。”
他摇摇头:“不,这是我欠的,就该还。妈走的时候给我的字条我一直留着,她说您是对的,我现在才明白。”
回家路上,我在想,有时候爱一个人,并不是一味地付出。懂得适可而止,不纵容,不放纵,或许才是最大的爱。
婆婆临终前的那张字条,我一直收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就想起她说的那句话:“你早就知道了吧……”
是啊,我早就知道,可我知道的,不只是小波的性格,更是婆婆的一片苦心。只是有些路,得自己走过才明白。生活就是这样,不经历一些曲折,又怎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