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水星还大,含水量是地球的11倍,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

发布时间:2024-11-21 09:22  浏览量:1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当时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我们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我们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于一团巨大的分子云。这团分子云主要由氢和氦,还有少量的重元素组成。在某种扰动下,比如附近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冲击波,使分子云的某个区域密度增加,在引力作用下开始向内坍缩。随着物质不断聚集,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阳。周围的物质形成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圆盘,被称为原行星盘。原行星盘中的尘埃和气体颗粒相互碰撞、聚集,逐渐形成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行星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理论:核心吸积模型和引力不稳定性模型。核心吸积模型是指先形成一个固态核心,再吸引气体;引力不稳定性模型是指原行星盘中的气体和尘埃在引力作用下直接形成较大天体。我们的地球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不过地球和其它星球最大的区别在于,地球诞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现给地球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从人类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根据科学家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水对于生命起源来说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地球之所以能够诞生生命,就是因为地球上面有丰富的水资源。

不过地球上面的水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宇宙中捕获的,宇宙中的水主要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恒星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星际介质中,存在大量的氢和氧原子,当恒星诞生的时候,其周围的物质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合适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形成水分子,另一种是在宇宙尘埃表面发生反应生成。宇宙尘埃有较大的表面积,氢原子和氧原子等可以吸附在尘埃表面,在尘埃表面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水。这些水分子会被保存在彗星、小行星等天体中,然后通过撞击等方式被带到行星等其他天体上。那么宇宙中的水和我们地球上的水有区别吗?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从纯度上来说,宇宙中的水相比比较纯净,杂质比较少,而地球上的水会溶解各种矿物质和盐分等物质,像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等盐分,从存在状态看,宇宙中的水主要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彗星、小行星等天体中,或者以气态形式存在于星际空间中,在地球上,水有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三种状态,并且大量液态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这在宇宙中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的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也非常多,百分之71的面积都被海水覆盖,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彗星撞击带来的,在太阳系早期的时候,太阳系非常混乱,大量的彗星撞击了地球,给地球带去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给地球带去了质量和丰富的矿物质。这些都是之后生命诞生的基础。

不过在太阳系中,并不是只有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资源,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太阳系中木卫三上面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比地球上的水资源还要多。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早在公元前364年,中国战国时楚国天文学家甘德就已经观测到了木卫三的存在,1610年1月7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雷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到包括木卫三在内的四颗绕木星运行的大型卫星,最初伽利略将其命名为“美第奇星”,后德国天文学家西蒙·马吕斯以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爱人格尼梅德为之命名,现在也被称为伽利略卫星之一,它是距离木星第七近的卫星,到木星的平均距离为107万公里,其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相同,均为7.155个地球日,因此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木星。

木卫三的形成和太阳系早期木星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太阳周围的气体和尘埃云凝结形成了木星等行星,与此同时,木星周围的残余物质、气体以及尘埃云等也逐渐聚集凝结,这其中的物质主要是冰和岩石的混合物,它们不断聚集形成木卫三。木卫三形成之后,其吸积过程产生的热量以及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使得内部的冰体融化,岩石和冰体开始分开,岩石沉入星体中心形成内核,进而形成了一个硅酸盐地幔,最终分化出了地壳、地幔、熔融的铁核等层次分明的内部结构。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木卫三不断受到来自木星和其它卫星的潮汐力作用,其内部因摩擦产生热量,这进一步促使冰体融化以及内部物质分层。不过作为一颗卫星,有如此多的水资源确实让人难以相信。

那么这些木卫三上面的水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在太阳系形成早期,木卫三由围绕木星的气体和尘埃云聚集凝结而成,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冰,包括水冰等,为其提供了初始的水资源,彗星主要由冰、尘埃和岩石等物质组成,在太阳系演化过程中,大量彗星撞击木卫三,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并补充了因各种原因损失的水分。木卫三内部岩石层中的矿物质含有结晶水,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内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这些结晶水会被释放出来,成为其水资源的一部分,既然木卫三上面也存在大量的水资源,那么木卫三上面会不会存在生命?生命的形成需要多种条件组合在一起,由于木卫三距离我们比较远,现在科学家还不能够确定上面是不是存在生命,不过科学家认为有很多迹象表面木卫三上面可能存在生命。

比如说木卫三上面存在地下海洋,木卫三的表面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冰层下面有巨大的海洋,这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地球上的最早生命就是在海洋中诞生的,根据深海热液喷口假说,在深海热液喷口附近,存在着高温、高压、富含矿物质的特殊环境,热液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化学物质,比如说硫化氢、甲烷等等,和周围的海洋发生了化学反应,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在这种环境下,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慢慢形成,并且进一步演化成了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最终诞生了生命。如果说木卫三下面的海洋结构和地球的类似,那么诞生生命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木卫三是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一颗自身拥有磁场的卫星。

地球生命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离不开地球磁场的保护,地球拥有强大的磁场,强大的磁场能够牢牢地抓住地球大气层,使得大气层不会被太阳风吹走,地球磁场还能够捕捉到宇宙中的微量元素,这样能够让地球大气含量保持不变,如果地球没有磁场,那么地球就不可能诞生生命,磁场能够保护大气层,大气层能够抵挡太阳光的紫外线和宇宙中的辐射,如果没有大气层,宇宙中的紫外线和宇宙辐射就会直接照射到生物的皮肤上,对生物产生巨大的伤害。火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几亿年前,火星上面也存在液态水,而且环境和地球类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火星磁场突然消失了,没有磁场的保护,火星大气层也消失了,没有了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使得火星最终变成了一颗荒芜的星球。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看出磁场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不过想要知道木卫三是不是存在生命,还需要亲自登陆这颗卫星,这样才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这颗星球的具体情况,不过现在看来,想要登陆木卫三还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人类面临着几种挑战:

距离遥远:木卫三距离地球约 4-5 天文单位,即使是借助木星引力弹弓效应的探测器,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到达,这对飞船的生命维持系统、燃料储备和设备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辐射环境:木星强大的磁场会捕获大量高能粒子,在木卫三附近形成强辐射带,会对宇航员和飞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需要研发高效的辐射防护技术。

着陆难度大:木卫三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 0.15 倍,且地形复杂,有山脉、平原、沟壑等,缺乏浓密大气层缓冲,精准着陆和安全软着陆是一大难题。

环境恶劣:木卫三表面平均温度低至-174℃,大气稀薄,气压不到地球大气压的万分之一,宇航员难以在这种环境中长时间生存和开展活动。

所以说人类想要登陆这颗星球,还需要继续努力才行,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人类要执着于探索外星生命?首先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想要知道地球之外是不是存在其它生命形式存在,探索外星生命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很多问题,比如说人类在宇宙中是不是孤独的,而且研究外星生命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通过比较外星生命和地球生命的不同,能够为生命科学提供新的视角,比如说在不同环境下生命的化学基础,新城代谢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而且探索不同的星球,对于人类未来移民也有很大的帮助。星际移民对于人类来说能够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地球可能会面临很多毁灭性的灾难,比如说小行星撞击、全球性核战争、超级火星爆发等。

而且在其它星球上面,还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宇宙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其他星球可能蕴藏着地球上稀缺或者耗尽的资源,如稀有金属、能源矿物等。星际移民使人类能够直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缓解地球资源紧张的局面,为人类科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随着人口的增长,地球的承载能力逐渐面临压力。星际移民可以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居住和发展空间,避免因资源争夺等问题引发的冲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一直都要探索类似地球的星球,除了对外星生命的好奇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虽然现在人类的科技还不够强大,还无法飞出太阳系,但是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一直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总有一天人类能够解开宇宙中更多的奥秘。

小编认为,宇宙中有很多人类无法解开的奥秘,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探索宇宙是人类的终极梦想,未来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以后,人类一定能够了解宇宙更多的奥秘,到时候我们能够在宇宙中建立更多自己的家园,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能够在宇宙中长久的发展下去,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