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狠城,10个考生9个上本科,GDP跃升成黑马,南通有啥绝招
发布时间:2025-11-28 13:31 浏览量:2
文 |林时砚
编辑 | 林时砚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经济评论分析南通,这座被低估的“江海明珠”,藏着经济繁荣、教育发达的宜居秘密,目前,南通的常住人口已达774.8万,经济总量更是达到了1.18万亿,人均GDP高达2.2万美元,超过了韩国的平均水平,这里有大量外地人口前来定居,这背后是怎样的发展秘诀来吸引人的?
教育高地:揭秘91%本科录取率背后的均衡之道
说到南通的教育,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之乡”,2023年高考,全市本科录取率稳定在90%以上,相当于每十个高中生里头,超过九个能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更让人佩服的是,这里不搞“超级中学”垄断好生源那一套,反而像海安中学、如皋中学这些实力派学校在各个区县遍地开花,形成了“群峰耸立、百花齐放”的均衡局面。
就连乡镇高中也表现突出,比如白蒲中学虽然地处农村,却连续多年拿下如皋市教育质量评估最高奖,甚至还有城里的孩子专门坐公交去那里读书。
这种均衡局面得益于南通长期坚持的教育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起,南通就严格执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严禁跨区域抢生源。
这么一来,每所高中都能安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全部心思用在提升教学质量上。
课堂上推行“立学课堂”改革,老师讲课时间有限制,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大胆展示。
在景安初中的语文课上,你能看到学生抢着上台当“小老师”讲解古文;物理老师可能会带着学生去菜市场,用活鱼游动演示流体力学——这种生动教学场景在南通学校很常见。
南通教育的优势还体现在职业教育领域,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把极地航行经验带进课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年来,南通先进制造业的新增员工中,七成都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真正实现了“毕业即上岗”,教育这棵大树,在南通真正扎透了根,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长寿之乡:解密八旬老人满街逛的养生秘诀
南通人不仅会读书,更懂得健康生活,根据最新数据,南通全市百岁及以上老人达1583人,占总人口比例远超联合国“长寿之乡”标准。
如皋市更是被认定为“世界长寿之乡”,这里的长寿现象打破了“长寿必须依赖偏远农业环境”的刻板印象。
长寿的秘诀首先藏在好环境里,南通地处江海交汇处,长江滋养出清冽甘甜的水源,土壤中富含硒元素这种“健康微量元素”。
南通人餐桌上的家常菜,常常是一碗文蛤汤配上如皋特产的白萝卜,坚持“淡、杂、鲜、野”的饮食原则。
当然,光靠吃还不够,南通老人普遍爱活动,心态也特别好,据统计,超过七成的寿星性格开朗,很少发脾气,清晨打太极、散步的老人比晨跑的年轻人还多。
强大的医疗保障也是长寿的重要支撑,南通一院的胸痛中心抢救心梗患者平均只需18分钟。
社区医生每周上门给空巢老人测血糖,通州区还给65岁以上老人免费配发智能手环。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通作为全国长护险制度的发源地,已形成“个人缴纳、政府补贴、医保基金、社会捐助”四源合一的筹资机制,有效减轻了家庭照护负担。
这种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让南通老人活得更踏实、更幸福。
家纺之都:小城做出全球大生意的创新密码
别看南通是个地级市,它的家纺产业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每年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1500亿元,在全国家纺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双十一”,罗莱家纺单日销售额就突破8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南通家纺产业的强大实力。
家纺产业能这么牛,离不开百年积淀的实业基因,百年前,张謇先生创办大生纱厂,让纺织业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
如今在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聚集着将近9万家市场主体,每分钟就有1680多件快递发往全国。
这里的创新从未停止:南方寝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恒温面料”能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相变,实现自动调温功能。
新加坡俐马集团的智能化车间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用工量减少一半,产能却大幅提升。
销售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凯盛家纺从传统批发转向“线上引流、线下成交”的新模式,通过电商等平台为门店赋能,销售额从几千万元增长至超3亿元。
南通家纺还提出“新睡眠”“慢时尚”“潮文化”三大理念,推出具有抗菌功能的智能家纺,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工艺融合,打造出独具文化特色的家纺产品。
这些创新举措让“好家纺·南通造”的品牌越叫越响。
说到底,南通的好,是一种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幸福。
清晨的滨江公园,退休老教师用方言教孩子们念古诗;午后的寺街小巷,蓝印花布在微风里飘出淡淡的清香;夜幕降临时,沪苏通大桥上的灯火与江上渔火交相辉映。
这座城市巧妙地将优质教育、健康生活和兴旺产业融合在一起。
在这里,孩子们既能享受优质教育,又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老人们不仅能安享晚年,还能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家纺产业的工人不仅有事做,还能在智能化车间里施展才华。
这种均衡发展模式,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这座江海小城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百年前张謇先生种下的“父教育,母实业”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这座城市用它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一时风光,而在于让每个平凡日子都有奔头、有滋味、有希望,这或许就是南通这座江海明珠留给世人最珍贵的发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