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剪发被套路,花费一万多元:监管介入退费,行业乱象引热议

发布时间:2025-11-25 13:56  浏览量:2

近日,武汉一名在校大学生小樊的理发经历引发全网关注。本计划几百元剪烫的预算,最终却被收取1万元费用,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背后,是理发店精心设计的“连环诱导消费”陷阱,也揭开了美容美发行业长期存在的乱象。

事情的起因是小樊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某理发店的低价广告,看着价格实惠、发型效果亮眼,且自己正有剪烫需求,便趁着没课前往门店。进店前,小樊明确自己的预算仅几百元,只想简单修剪并烫发,但进店后,店员的“热情攻势”让他逐渐失去主导权。店员先是围着小樊进行“专业分析”,称其发质干枯,直接烫发会影响效果且易损伤头发,建议先做硬化处理,还强调当下有套餐优惠,性价比远超单做项目。涉世未深的小樊轻信了店员的专业说辞,稀里糊涂答应了第一个附加项目。

这一答应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店员在操作过程中开始连环推销,不给小樊拒绝和反应的时间。“硬化后得改发流向,不然发型撑不起来”“加个钢夹固定,持久度更高”“服帖处理能让脸型更精致”,一连串看似合理的建议接踵而至,而全程店员均未提及任何项目的具体价格,只反复强调“都是优惠价,绝对值”。当所有项目完成,小樊前往结账时,1万元的账单让他当场懵圈,反复确认后才得知,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接连消费了“硬化、改流向、钢夹、塑形、烫发、再塑形、服帖”七个项目,总费用刚好万元。由于随身携带的现金不足,小樊只能紧急向同学借钱才凑齐了费用。

回到学校后,小樊越想越不对劲,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向洪山区市场监管部门发起投诉。11月23日,监管部门迅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记者赶到现场时,小樊正与涉事店家的店长、经理沟通。面对小樊“未提前告知价格、属于诱导消费”的控诉,店家出示了相关消费记录,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已履行价格告知义务。最终,在监管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店家退还了大部分费用。洪山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接到投诉后已第一时间调查取证,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对涉事店家进行处置,绝不纵容违规行为。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对小樊的遭遇感同身受,纷纷吐槽自己曾遭遇的理发推销套路:“本来只想染个头发,被硬推护理项目,花费翻倍”“店员不推销就给脸色,剪发全程敷衍”。更多网友对涉事店家的行为表示愤怒:“专坑没社会经验的学生,1万元是大学生大半年的生活费”“低价引流+隐形消费,这哪里是理发,分明是宰客”,并呼吁相关部门严惩黑店,根治行业乱象。

从法律角度来看,涉事店家的行为已明确违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经营者必须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项目、价格等信息,且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接受服务。店家未提前告知具体价格,通过连环诱导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额外项目,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已构成价格欺诈。

这起事件也给广大消费者尤其是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群体敲响了警钟。消费前应明确自身需求和预算,主动问清项目价格及是否存在附加费用,对模糊报价和强制推销坚决说“不”;消费过程中若遭遇不合理要求,可及时拍摄录音录像留存证据;遇到诱导消费、恶意宰客等情况,切勿忍气吞声,应第一时间向12315平台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目前,店家虽已退还大部分费用,但后续处置结果仍备受关注。希望监管部门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加强对美容美发行业的日常监管,推动店家落实明码标价制度,严厉打击低价引流、连环诱导等违规行为。同时,也期待短视频平台能加强广告审核,杜绝虚假宣传。唯有多方合力,才能铲除消费陷阱,让消费者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