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洁股份董事实名怒斥董事长与董秘;顾家家居创始股东顾家集团破产重整;蔓迪国际赴港上市……
发布时间:2025-11-24 10:54 浏览量:1
来看今天的新闻。
一、3.85亿元股权转让做局 挪用5000万元保证金 梦洁股份董事实名怒斥董事长与董秘
“请君入瓮、趁火打劫、欺上瞒下、赶尽杀绝、偷天换日!”11月22日,梦洁股份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陈洁通过个人公众号发布实名举报信,以五个凌厉的词汇撕开了这家老牌家纺企业的治理裂缝。
陈洁列举了被举报人的五大核心违法违规手段及事实,同时,陈洁将中战华信集团法人刘必安身陷牢狱、广大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后果公之于众。
据其表述,2023年前后,金森新能拟通过股权转让获取梦洁股份实际控制权,却在支付3.85亿元股权转让款后陷入姜天武等人布下的“圈套”。陈洁称,姜天武等人将金森新能支付的5000万元尽调保证金直接挪用,用于偿还个人银行贷款,“这笔本应用于尽职调查保障的资金,成了高管填补个人债务的‘提款机’”。
二、抛售上市公司给美的太子后 顾家家居创始股东顾家集团破产重整
11月20日,顾家家居公告,持股5%以上的股东杭州德烨嘉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原名顾家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5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申请理由为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但具备重整原因、价值及可行性。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该重整申请。
资料显示,顾家集团曾经是顾家家居的创始股东,掌控着公司绝对的控制权。顾家家居致力于客厅、餐厅、卧室、整家定制等全场景家居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顾家集团曾喊出“世界有宜家,中国有顾家”的豪言壮语,在家具行业赫赫有名。
然而,2022年,顾家集团以88亿元的价格把顾家家居的控股权卖给了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彼时,顾家集团已渐渐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还背上了巨额债务。
三、日资企业被国人接手后壮大 上市首日暴涨12倍 实控人兄弟靠配售赚疯了
11月21日,大鹏工业上市首日即暴涨12倍,创下北交所新股首日涨幅新纪录。
当打新中签者还在为花几百万元打新最后有几万元收益而兴奋时,大鹏工业3名高管及4名核心员工才是真正大赢家,他们通过资管计划认购的股份占整个战略配售份额的比例近60%。按照收盘价118元计算,相较发行价9元,3名高管一天的累计浮盈高达4300万元。
在大鹏工业等公司的战略配售中,过多的内部人份额会挤压外部产业资本与专业机构的参与空间,使公司的股权结构得不到优化,削弱了战配应有的功能。内部人占有过多的配售份额,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也与“战略配售”机制的初衷不符。
四、防脱成刚需 蔓迪国际赴港上市 但挑战随之而来
近日,蔓迪国际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此前,三生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拆分子公司蔓迪国际于港交所独立上市。同时三生制药在公告中称,“分拆完成后,公司将不会保留蔓迪国际的任何权益,蔓迪国际将不再是三生制药的附属公司”。这意味着蔓迪将作为独立的个体在防脱市场开展竞争。
基于防脱产品的爆火,蔓迪国际近几年的业绩呈现了高速增长。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蔓迪国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82亿元、12.28亿元、14.55亿元,且2023年和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为25.05%和18.49%。2022—2024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则分别为2.02亿元、3.41亿元、3.9亿元,且在2023年和2024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8.81%和14.37%。
防脱本身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对于蔓迪而言,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防脱市场几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论是原本就布局洗护领域的企业,还是后来逐渐入局的美妆品牌以及药企,都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进入搏杀寻求增长
五、视觉中国败诉 赔钱道歉
11月20日,摄影师戴建峰在微博宣布,其起诉视觉中国侵权案一审胜诉。天津市和平区法院认定视觉中国等三家公司非法销售戴建峰作品《银河下的村庄》,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及署名权,判令三被告连带赔偿1.5万元,并在官网首页连续48小时刊登道歉声明。
法院同时指出视觉中国此前反向戴建峰索赔8万余元的行为明显不当。判决书显示,视觉中国通过第三方以2400元销售涉案照片,并虚假宣称拥有著作权。
11月21日,视觉中国对投资者询问回应称“暂无回应”。本案历时两年,戴建峰于2023年曾遭视觉中国指控侵权并索赔。
六、上海、广州试点“老头乐”C7驾照?多方回应
据央广网报道,近期,不少自媒体开始热炒“C7驾照”,称持该证即可驾驶四轮低速电动车——俗称“老头乐”,并宣称年底将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试点,明年全国推广。对此,相关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明确否认。
七、小米汽车工厂内电池产线起火?小米官方回应
11月23日,小米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网传“小米汽车工厂电池产线起火”事件。
声明称,2024年电池车间生产设备调试期间,因操作人员手动模式失误导致AGV托运的电池包与设备磕碰,电芯划伤引发短路明火,火情极小且被迅速扑灭,未影响其他区域及人员安全。
小米强调此次为调试流程偏差,电池无设计或制造缺陷,SU7、YU7车型电池均符合国标。
同时澄清网络流传的“事件墙展示”视频实为2024年初调试期管理看板,问题已在量产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