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炮轰董事长“内外勾结”,梦洁股份陷公司治理危机
发布时间:2025-11-24 15:00 浏览量:1
14次反对票,数次提出异议或者质疑,直接告状至湖南证监局,如今甚至开通公众号,公开披露矛盾,梦洁股份董事陈洁为何如此与梦洁股份其他管理层过不去?
2025年11月,梦洁股份的管理层矛盾以一种罕见的方式公开化——公司董事陈洁注册微信公众号“陈洁披露真相”,连续发布两篇实名举报文章,直指董事长姜天武、董事会秘书李军存在涉嫌包庇职务侵占、信披违规、阻挠董事履职等行为,将这家连续16年位列高端床上用品全国销量第一的上市公司推向舆论风口。
01
举报核心:6300万坏账计提的争议
陈洁的举报首先聚焦于一笔横跨四年未收回的资金。根据湖南证监局2025年10月20日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39号),梦洁股份子公司福建大方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方睡眠”)通过往来款形式,向其原法定代表人叶艺峰提供财务资助,截至2025年9月30日,拆借资金余额仍高达6337.63万元。
回溯这笔资金的源头,2021年末其余额已达6602.73万元。当时梦洁股份在年报中将其列为“其他应收账款”,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理由是叶艺峰并非公司股东或实控人,不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
但陈洁质疑,叶艺峰在2016年已从梦洁股份获得1.6亿股权收购款,2021年又从其任职法定代表人的大方睡眠挪走6000余万元,且资金占用后仍担任大方睡眠法人代表、董事长至2025年5月,这一行为更符合“职务侵占”的特征,而非简单的“财务资助”。
更令市场关注的是追讨进展。陈洁在举报中透露,过去四年多公司未采取实质性追偿措施,当她在2025年10月23日的董事会上追问进度时,得到的答复是“仲裁已推迟,叶艺峰患癌住院”;当质疑为何不报警时,又被告知“福建公安不配合”。
对此,陈洁表示持有董事会议录音作为证据,并强调“一个坏账计提不能掩盖资金侵占的本质”。
湖南证监局的监管决定也间接印证了公司内控的漏洞,认定梦洁股份及子公司“财务管理和内控建设不完善,怠于追偿拆借资金”,并明确董事长姜天武、总经理涂云华、财务总监李云龙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需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
02
信披争议:董事履职遇阻引监管关注
除了资金问题,陈洁的第二篇举报将矛头指向董秘李军的信息披露行为,列举了多起涉嫌“虚假披露”“选择性披露”的案例,核心争议围绕2025年三季报的董事异议展开。
2025年10月27日,梦洁股份发布《关于董事对定期报告有异议的说明公告》,称陈洁在10月23日的董事会上“临时单独提出增加提案,未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董事’的提议资格,且未提交书面提议”,因此未审议其提案。
但陈洁反驳称,早在10月21日她就与姜天武面谈提出增加议案,10月23日董事会召开前,已将提案内容发送至李军、董监事微信群及证代吴文文,并提交了签字的书面文件,不存在“临时提出”和“未提交书面材料”的情况。
这并非双方首次在信披问题上产生分歧。陈洁在举报中提到,2023年4月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后,李军擅自删除议案中“过渡期管理层权限限制”的内容,将她与另外两名董事的异议视为“弃权”并选择性公告;2023年8月披露半年报时,李军以“不签字就按弃权处理”相要挟,最终将三人对财报的质疑标注为“弃权票”;2024年6月,公司对深交所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又删除了她提出的“内控缺陷”“财务造假质疑”等关键表述,直至她投诉至湖南证监局、深交所后,公司才在两个月后补充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陈洁对梦洁股份财报的异议并非个案。据公开信息,自2022年起,她对公司所有定期报告均表示“无法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累计在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上投出14次反对票,成为A股市场中罕见的“持续异议董事”。她在举报中强调,“上市公司不是个人囊中之物,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需要被尊重”。
对于上述指控,梦洁股份董秘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陈洁的举报是其个人权利,公司信息披露以指定平台公告为准,所有公告均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但未就具体争议细节作出解释。
03
股权迷局:实控人缺位加剧治理乱象
这场内斗的背后,是梦洁股份近年来动荡的股权结构和业绩压力。2022年6月,姜天武等股东以3.85亿元向长沙金森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长沙金森”)转让10.17%股权,并委托表决权,长沙金森由此获得19.77%的表决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李国富也成为梦洁股份新实控人。
但股权变动很快引发连锁问题。2023年,湖南证监局查明,李国富与长沙金森另一股东刘彦茗均为中战华信集团法定代表人刘必安代持,收购资金3.85亿元中有3.35亿元来自刘必安相关方。
随后中战华信因非法集资被立案侦查,刘必安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长沙金森持有的梦洁股份股权被司法冻结,刘彦茗、李国富等董事先后辞职,仅剩陈洁作为长沙金森提名的董事留在董事会。
2025年8月,长沙金森与姜天武等人的《表决权委托协议》到期解除,长沙金森表决权降至10.30%,姜天武恢复13.52%的表决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公司自此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股权的分散进一步加剧了治理分歧,也让中小投资者对公司决策的公正性产生担忧。
业绩层面,梦洁股份近年持续承压。2021-2024年营收从24.63亿元降至17.15亿元,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分别为-1.56亿元、-4.48亿元;2024年虽实现盈利2487.85万元,但直营和加盟门店全年关闭超400家,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仍下降7.97%。
在此背景下,6300万资金的潜在损失、信披违规的风险,无疑让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
04
治理漏洞需彻查,中小投资者权益待保障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梦洁股份的内斗并非简单的“个人矛盾”,而是暴露出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多重典型问题:内控失效导致资金监管缺位、信息披露不规范损害董事知情权、股权代持和实控人缺位加剧治理混乱。
对于陈洁的举报,市场更关注两点:一是相关证据的真实性需监管部门进一步核查,尤其是资金流向、追讨记录、董事会录音等关键材料;二是公司整改的有效性,湖南证监局要求的3个月整改期已启动,如何完善内控、追回逾期资金、规范信披流程,将直接影响公司后续的经营和资本市场信誉。
从监管层面来看,无论是湖南证监局已出具的警示函,还是深交所对定期报告异议的关注,都表明监管机构已介入此事。若最终查实存在职务侵占、信披造假等行为,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甚至刑事责任。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此次事件再次提醒需关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控水平。截至11月21日,梦洁股份股价已连续多日下跌,累计跌幅接近10%,报4.08元/股,总市值30.51亿元,市场用脚投票反映出对公司治理的担忧。未来,只有通过彻底的监管核查、透明的信息披露和有效的内控整改,才能重建投资者信任。
这场由董事公开举报引发的风波,不仅是梦洁股份一家公司的治理危机,更折射出A股市场中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正如陈洁在举报中所说,“上市公司的每一分钱都属于全体股东,任何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都应被追究”。
目前,事件仍在发酵,监管部门的后续调查结果和公司的整改措施,将成为决定梦洁股份未来走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