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婆家20年,今年我带俩娃回娘家,不干了!

发布时间:2025-11-23 19:13  浏览量:1

结婚快二十年了,儿子16岁,闺女12岁,我早已记不清上一次舒舒服服过年是什么时候。记忆里的每一个春节,都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而我,是那个唯一的士兵。

这不,刚进十一月,战争的号角又吹响了。大姑姐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小洋(她大闺女)他们小两口今年也要带着孩子一起回来过年了,好开心啊!咱们一大家子人又要聚到一起了,今年咱们可要好好准备,多买点好吃的,我们要在老家住上个十几天!”

群里立刻沸腾了。公公第一个响应,手舞足蹈地打字:“好,都回来才好呢!我今年早早在村里给咱订上一只大肥羊,过年的时候你们都回来,让你弟弟他们给你炖羊肉,烤肉串吃!”

婆婆紧跟着发了一连串“鼓掌”的表情。看着屏幕上那些兴高采烈的文字,我的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我瞥了一眼身旁的老公,他正低头刷着手机,对群里的热闹视若无睹,既不附和,也不反驳,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这些年,他一直都是这样,用沉默来默许这一切,把所有的压力都推到我身上。

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团圆”。深吸一口气,我在群里敲下了一行字:“欢迎大姐回娘家,也欢迎小洋一家今年在姥姥家过年,祝福大家玩得开心,吃得高兴,不过遗憾的是我们今年不能参加了,你们好好玩啊!”

消息发出去的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还没来得及放下手机,公公的电话就厉声追了过来,像一颗子弹:“咋了?你说那话是啥意思啊?啥叫你们不参加了,谁不参加了?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吗?嫌弃你姐一家人了吗?”

我握着电话,手心冰凉,但语气却异常平静:“是啊!就是我们不参加了,指的是我和两个孩子三个人啊!”

电话那头急了:“过年了不回老家过,你带着孩子去哪里?一家人都凑不到一起,还算是什么团圆年啊!不行,都得回老家过!今年你姐他们一大家子都回来,如果你们不回家过年,到时候那么多的年货,又要买又要做的,我跟你妈可是干不了。”

瞧瞧,总算是说到主题了。原来不是怕不团圆,是怕没人当牛做马。

结婚这么多年,大姑姐一家才是这个家的“贵客”。他们永远踩着点,赶在大年二十九,在我们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之后,才施施然地开着车回来。那时候,老家的院子已经扫得干干净净,房间里的床单被罩换洗一新,散发着阳光和洗衣液的清香。他们一家人,从大人到孩子,打扮得光鲜亮丽,手里提着一箱几十块钱的老酸奶,就像巡视领地的国王,在各个房间转转晃晃,然后心安理得地坐在公公婆婆那间唯一有空调的屋里,磕着瓜子,聊着天,专等我们喊“开饭”。

而我呢?我就是那个负责打造这一切的“老黄牛”。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腊月里刺骨的寒风。老家的水管冻得像铁棒,婆婆烧上一大锅热水,一点点浇烫,等水通了,她就搬来一个大盆,把积攒了一年的沙发套、床单、被罩,甚至油腻的锅碗瓢盆,全都堆在廊沿下。然后她会拄着拐杖,慢悠悠地挪到我身边,用一种看似关切的语气说:“你搬个凳子洗啊!坐久了腿疼的。”说着,从里屋给我递来一个小板凳,一屁股坐下,“坐着洗吧!我和你聊天。”

她腿疼,腰疼,干不了活,只能陪我聊天。可我何尝不累?我的手在冰冷的肥皂水里泡得又红又肿,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她却坐在那里,一句“辛苦了”没有,反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我的劳动成果。

这还只是开始。我们一家四口,加上公婆,还有大姑姐一家五口,十几口人的饭菜,准备工作浩如烟海。我老公负责开车进城采买,而我就成了厨房里的囚徒。洗、切、剁、炸,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年夜饭的餐桌上,我永远是最晚坐下、最早离开的那个。等他们酒足饭饱,客厅里传来欢声笑语时,我正面对着水槽里堆积如山的碗盘,至少要洗上半个钟头。

二十年了,我从来没有在春节的下午,安稳地坐在沙发上看过一次完整的春晚。

最让我心里不平衡的,是公婆的态度。大姑姐每次回来,只带一箱酸奶,连五十块都不到。可她一进门,公公就拉着她的手,跟所有来拜年的亲戚炫耀:“我给你们说啊!俺家这两个孩子关系处得好得很!你看我闺女,她家的老大孩子都结婚了,但是年年都还在我们这儿过年,从年前到年后,吃住都在娘家,我这闺女可是没白养,贴心得很啊!”

贴心?贴心就是把娘家当成免费的旅馆和餐厅,连吃带拿,走的时候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而我,这个家里家外一手包揽的儿媳妇,在他们眼里,却仿佛是空气,是理所应当的背景板。我干再多,也是应该的,连一句好听话都换不来。

今年,我不想再当这个“应该”的傻子了。

我的决定在婆家掀起了轩然大波。公公的电话挂了,婆婆的电话又追了过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你今年真要回娘家过啊?”

“是啊,”我回答得斩钉截铁,“嫁过来这么多年,我还没在娘家过过一个年呢。今年带着孩子们回去,我父母年龄也大了,也给他们做点好吃的,让他们也歇歇。”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婆婆才幽幽地开口:“你知道不知道啊,出嫁的闺女回娘家过年不好啊!你娘家还有哥哥哩,就不怕你嫂子往外赶你走啊?我的意思是你就在咱们家过年,等年后再带着孩子回娘家看看……可别让娘家嫂子嫌弃你啊!”

这番话让我瞬间寒了心。原来,她什么都懂!她知道“出嫁的闺女不能在娘家过年”这个规矩,可她的女儿,为什么就能年年破例?原来,所有的“传统”和“规矩”,都只是用来约束我这个外人的。

我的决心更坚定了。孩子们一放假,我就收拾好我们娘仨的行李,连告别都省了,直接开车回了娘家。至于公公婆婆那间因为长期使用尿盆而气味刺鼻的房间,那些堆积如山的年货,还有那只等着被宰杀的大肥羊,都与我无关了。

公公的电话攻势持续了好几天,软硬兼施,打起了感情牌:“儿媳妇,你咋突然就变成这样了?你原来多乖啊!不就是你姐姐回娘家过个年嘛,就那十几天,忍忍吧!我们都七八十岁的人了,还能过几天安生日子!你就当是孝顺我们了,行不行?”

他把自己说得那么可怜,仿佛我成了那个破坏家庭和睦的罪人。这算不算道德绑架?他们疼爱自己的女儿,想享受天伦之乐,却毫无愧意地把这份“天伦之乐”的成本,全部转嫁到我的身上。既然没有人心疼过我,我又何必再为他们一家人的“团圆”买单?

我知道,亲戚们的闲言碎语很快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就像上次婆婆生病,我因为感冒在娘家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去,就被传成了“不孝的恶媳妇”。这一次,我“抛弃公婆”、“回娘家过年”的罪名,恐怕会更大。

但那又如何?我已经累了,也清醒了。我倒要看看,今年没有了我和老公的“后勤保障”,大姑姐一家十几天,是会卷起袖子给年迈的父母洗洗涮涮,还是会忍心看着他们在臭味熏天的房间里生活?我更想看看,当那个“贴心闺女”需要亲手为十几口人操持年饭时,她的笑容还能不能像往年一样灿烂。

这一切,都与我无关了。今年,我要在我爸妈家,过一个真正属于我自己的,舒舒服服的年。哪怕外面议论纷纷,哪怕被贴上“坏媳妇”的标签,我也认了。因为这一次,我是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