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还在追热点被套,社保险资早偷偷买了这些股!股息率最高14%

发布时间:2025-11-22 13:54  浏览量:2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颜。

最近后台全是吐槽追热点心累的留言:“科技股刚割肉就反弹,消费股拿着不涨,折腾大半年没赚着钱”。这话戳中了不少人——2025年A股热点切换太快,11月以来科技板块回调超8%,不少散户来回被套。反而之前没人在意的高股息股悄悄走强,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单月涨了6.2%。更关键的是,社保、险资这些“聪明钱”早动了手,三季度重仓的高股息龙头里,最高股息率冲到14.36%,比银行五年期存款利息高了快7倍。今天就把这事掰明白,看看哪些股被机构盯上了,再教大家怎么避开坑、抓机会。

http://image1.hipu.com/image.php?url=YD_cnt_209_01oxuNQgEFBp

为啥2025年高股息股突然成了香饽饽?

高股息股走红不是偶然,是政策、资金、市场环境凑到一块儿的结果,每一条都有实打实的数据撑着,这也是机构敢重仓的原因。

1. 政策逼着公司好好分红,确定性更高了

新“国九条”明确说了,要强化上市公司分红监管,还把分红能力算进市值管理考核里。这可不是空话,2024年A股现金分红总额就到了1.87万亿元,比上年多了12%。而且连续10年分红的公司超过300家,连续20年分红的有80家,这些长期分红的公司,上市以来平均涨了693%,比偶尔分一次红的靠谱多了。政策一引导,高股息股就从“小众选择”变成了机构必配的方向。

2. 大资金疯狂往里冲,险资一年砸了上千亿

保险资金这两年入市力度特别大,太保、国寿、平安这些巨头成立的私募基金规模加起来超千亿,这些钱最看重“稳定分红+现金流”,刚好盯上了高股息股。截至2025年11月,高股息ETF规模都突破800亿了,机构持仓占比从2023年的28%涨到42%。社保基金更直接,三季度直接加仓了一批高股息龙头,资金堆进来,股价自然就有支撑。

3. 存钱不划算,高股息成了“替代品”

现在银行存款利息太低了,国有大行1年期利率才0.95%,5年期最高也就2.1%。但优质高股息股的股息率普遍能到4%-7%,拿10万块本金算,存银行一年利息才950块,买高股息股分红能拿4000-7000块,差距差了4-7倍。在这种“资产荒”背景下,想赚点稳钱的资金,自然都往高股息股跑。

4. 市场波动大,它是“避风港”

2025年市场震荡得厉害,热点股往往涨一周跌两周,高股息股的抗跌属性就显出来了。2023年市场下挫时,中证智选高股息指数反而涨了27.56%;2022年大跌时,这指数还能保持正收益。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在热点里追涨杀跌,不如拿高股息股赚“稳稳的分红”。

机构重仓的高股息股有哪些?这四类最受宠

结合三季度社保、险资的持仓数据和最新股息率,目前有四类高股息股被机构盯上了,每类都有明确的逻辑。

1. 公用事业类:分红比工资还稳,机构拿来当“压舱石”

像燃气、电力这类公司,有自然垄断属性,不管经济好不好,大家都得用燃气、 electricity,现金流稳得像自来水。三季度社保重仓的蓝天燃气就是典型,作为河南燃气主干管网龙头,连续6年分红,最新股息率9.06%,养老保险基金还加仓了27万股。

还有长江电力,水电龙头企业,手里有三峡、葛洲坝这些核心资产,毛利率长期超60%,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073亿,近十年平均分红率超80%。虽然股息率5.5%不是最高的,但胜在“旱涝保收”,社保基金连续八个季度增持,持仓占比3.2%,明显是长期拿着的思路。

2. 建筑建材类:龙头分红力爆棚,社保组团进场

建筑建材的龙头企业订单多、现金流足,分红比同行大方得多。东方雨虹作为防水建材老大,连续18年分红,累计分了107亿,最新股息率14.36%,在高股息股里排前列。三季度社保基金直接组团买,两家社保组合合计持仓超4200万股,足见对它的认可。

同属建材领域的江河集团也被社保盯上了,作为全球幕墙行业龙头,连续15年分红,股息率6.60%。三季度两家社保组合都是新进的,分别买了853万和638万股,成了前十大流通股东里的新面孔。这些龙头有“制造单项冠军”背书,订单能排到明年,分红自然有保障。

3. 消费家居类:跌出机会,社保和险资都在买

消费家居板块跌了两年,不少龙头股跌到了“高股息区间”,反而成了机构抄底的目标。富森美是西南装饰建材龙头,连续10年分红,累计分了49亿,最新股息率9.38%,三季度社保还加仓了23万股。

富安娜更厉害,家纺行业龙头,股息率超8%,不光社保重仓,还被保险资金盯上了,成了“双料标的”。还有周大生、索菲亚,股息率都超7%,机构预测明年净利润增速15%,既能拿分红,股价还有上涨空间,这种股最受机构喜欢。

4. 能源化工类:全产业链抗周期,分红有底气

能源化工的全产业链龙头能平抑周期波动,分红比单一业务的公司稳得多。中国神华就是公认的“分红标杆”,搞了“煤炭—电力—运输—煤化工”全产业链,长协煤比例超80%,煤价涨落影响都不大,连续17年高分红,2024年股息率9.1%,还承诺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5%。社保和险资长期重仓,持仓占比合计超5%,是典型的“长钱最爱”。

别踩伪高股息陷阱!机构的3步选股法,照抄就行

很多人买高股息股亏了,不是方向错了,是把“账面高股息”当成了“真分红”。社保、险资选股有套标准,总结成3步,普通人跟着做就能避坑。

第一步:先过4道门槛,筛掉90%的假货

首先得设4个硬条件,快速剔除不靠谱的。一是股息率必须≥5%,低于4%的吸引力不够;二是连续分红≥5年,偶尔分一次的坚决不碰,比如某周期股2023年股息率8%,但之前只分过1次,2024年业绩差就停了;三是近3年平均分红比例≥30%,避免“赚得多分的少”的铁公鸡;四是直接排除ST股,从源头躲风险。按这四条筛完,A股也就剩50来只标的,初步瘦身成功。

第二步:查3个财务数据,确认分红有真钱

过了基础关,还要看财务数据,确保分红能持续。第一个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必须比净利润多,这是判断利润真假的关键,比如中国神华2024年经营现金流超2000亿,是净利润的2倍,分红自然有底气;第二个是资产负债率<60%,高负债公司分红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中国神华负债率才28%,很稳健;第三个是近3年净利润不能跌,业绩下滑的公司迟早断分红。这一步下来,剩下的15-20只都是底子扎实的。

第三步:看行业和估值,选能扛周期的硬通货

最后要看行业和估值。行业优先选三类:一是资源垄断型,比如长江电力的水电资源,别人抢不走;二是全产业链型,像中国神华这样能自己抗周期的;三是刚需消费型,比如富安娜做家纺,需求稳定。估值上看分位,中证红利指数目前估值在近5年27%分位,属于低位,只要标的估值没超过行业均值的50%,就有机会。

2025年实操:两类机会最值得抓,仓位别乱加

选对标的还要会操作,结合现在的市场,这两类机会最靠谱,仓位管理也得做好。

1. 社保和险资都买的“双料标的”

社保看重长期成长,险资看重短期分红,能被两者同时重仓的,往往是“成长+分红”双优的股。目前这样的标的有11只,包括老白干酒、海油发展、公牛集团等。其中伟星股份的社保险资共同持仓占比超8%,周大生、索菲亚超2%,这些股股息率高,机构预测明年上涨空间还超20%。比如周大生,股息率7%以上,机构预测净利润增速15%,既有分红又有股价弹性,适合中等仓位布局。

2. 连续分红超10年的“老炮股”

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散户,选连续分红超10年的更靠谱,这些公司经受过时间考验。除了中国神华、长江电力,工商银行连续15年分红增长,2024年股息率超6%,派息总额A股第一;中国石化连续23年稳定分红,经营现金流能覆盖分红4倍以上。这些股股价弹性不大,但每年分红比理财高,适合当“底仓”,仓位可以放3-4成。

仓位管理:6成底仓+4成机动,别贪多

高股息股也不是没风险,行业政策变了、原材料涨价了都可能影响分红。建议用“6成底仓+4成机动仓”:6成仓买连续分红的公用事业、消费龙头,求稳;4成仓买机构新进的标的,博收益。还要设止盈止损:股息率跌到3%以下或净利润连续两季度下滑,就减仓;回调后股息率超8%且财务没坏,就加仓,这样既能锁收益又能抓机会。

结语:高股息股赚的是“踏实钱”

很多人把高股息股当成“躺赚工具”,其实不对。高股息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分红看清公司的真实实力——能持续高分红的,肯定有稳定现金流、扎实业绩,这些才是股价长期上涨的根本。社保、险资买的不是分红本身,是这些公司穿越周期的能力。

对散户来说,与其在热点里折腾,不如沉下心研究高股息股。用机构的方法筛标的,用合理的仓位控风险,既能拿稳定分红,又能分享企业成长,这才是能长久的投资方式。毕竟投资拼的不是谁赚得快,是谁能活得久、赚得稳。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手里有没有长期持有的高股息股?是看中分红稳还是有成长潜力?对于社保和险资重仓的这些股,你觉得哪类行业最靠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觉得小颜分析得实在的话,别忘了点个关注,后续会持续跟踪高股息股的资金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