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吴梦洁接棒队长,江苏女排换血七新人,唯独她落选引争议
发布时间:2025-11-21 16:07 浏览量:2
北京时间12月13日,2025-2026赛季的排超联赛将拉开帷幕。江苏中天钢铁女排的新赛季23人名单跟着公布,第一眼看过去,我下意识地数了两遍熟悉的名字。原本预料的“老将集体退役”没有在纸面上发生,张常宁、龚翔宇、刁琳宇都还在列。唯一显眼的改变,是队长换成了吴梦洁。
名单越看越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熟面孔还在,但方向盘递到了新手手里。那种交接的瞬间,并没有官方话术,也没有煽情镜头,就像把一盏灯悄悄地换了个持灯人。你能感到那股风向变了,但风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吹,还需要时间回答。
新人的数量不少,是真不少。国家队二传张籽萱穿8号,这个“8”落在名单上,等于在赛季尚未开打之前,先把传配的节奏交给了一个新坐标。还有1号范伯宁、3号滕蔓绮、19号李涵宇、20号施佳怡、21号郭中楠、22号魏伊杉、23号毛唯嘉,七个名字像七枚新钉子,钉在了这支老牌球队的新墙上。
我翻着名单去找副攻的那个名字。陈晓辉没有进一队。之前被外界看好的她,这次留在了名单之外。反倒是勇乐还在。对比之下,心里难免冒出那句直白的疑问:为什么就不能给陈晓辉一个名额呢?这不是指责,而是一种不解。一个位置的选择背后,总有考量,可当你看不到解释,只能看到结果,困惑就会在球迷之间自发膨胀。
自由人位置依然单薄,没有新鲜血液递上来。这个点,几乎每个关注江苏女排的人都会念叨两句。自由人不是显眼位,但是最妥帖、最不允许失手的那一环。这个环没有补新,看得人心里有个空空的洞。尤其当你看到宋嘉译、孙燕、吴晗都在名单里时,那种“有,但不够”的感觉更明显。
队长的臂章,确实换了人。以前是龚翔宇,现在是吴梦洁。这个变化读起来克制,但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权责开始转移,话语权也会跟着转移。更现实的是,龚翔宇要去美国职业大联盟打球,很早就被提到;刁琳宇也公开说要退役。可这一次,她们的名字仍旧在这份名单上。于是名单本身变成了一种暧昧的存在——它告诉你“还在”,却又暗示你“未必会打”。那层薄薄的朦胧,让人心里有期待,也有悬念。
作为一个长期看江苏队的球迷,我对“新老交替”这四个字既有心理准备,也始终有点忐忑。交替这事儿,没人能百分之百稳妥。要上多少新人、老将保留到什么程度、队内化学反应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你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步走扎实。问题在于,有些位置上,我们看不到那种“扎实”的铺垫,比如自由人,比如副攻的那一个名额。
这份23人的名单看上去很满,但不是每一个名字都注定会出现在排超赛场。这句话来自现实,也来自球队自己给出的可能性:名单也许还有小幅变动。一封名单像是先发一张邀请函,谁能最终站上场,还要看接下来怎么排、怎么练、怎么取舍。这种不确定的区间,既是风险,也给了年轻人一个窗口。
我设想过一个画面:新赛季第一场比赛之前,场边列队,队长呼喊,年轻人应声。这个画面里,你不需要额外的煽情,只要看着肩膀和眼神就够了。吴梦洁接过队长之责,意味着她在更衣室、在训练、在赛后复盘里,都要站得更靠前一些。对年轻人而言,这是信号;对老队员而言,这是照应。对于三条线齐头并进的队伍来说,这种“声部变化”会影响整首曲子的质感。
张籽萱的“8号”,我特地又看了一眼。二传位置的权衡,总带着球队风格的选题。年轻的二传进来,传球节奏、场上组织、和攻手之间的默契都要重建。重建的代价是抖动,收益是上限。球队愿意在这个点上加码,是一种明确的态度。只是重建不等于清洗,老名字继续在列,说明球队想把新旧两种可能性暂时捏在一起,给自己留后手。
所有人讨论得最多的,还是陈晓辉。外界对她有期待,这点毫不意外。她没进一队,情绪就容易从“希望”变成“失落”。但勇乐还在,这又让人更想追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更多的背景信息,只能如实接住这两个事实:一位被看好的新人不在,一位熟悉的老将还在。悟到哪里,算到哪里,这也是球迷看球的日常。
自由人没有新补充,这个决定更像是保守而被动的防守。自由人位置薄,不代表没有人能顶,也不代表一定会出事。它只是让人心里没底。你知道这个位置出问题会发生什么,但你也知道不是每场都会发生问题。这就像穿了一件不太合身的外套,穿得住,但你清楚它不是最理想的那件。
名单上,宋嘉译、孙燕、吴晗这些名字出现,让这支队伍的“腰”还在。她们不是新鲜的刺激,但她们是稳定的分贝。新赛季一开,嘈杂很快就会起来,稳定的声音一旦不在,容易失控。现在她们还在,这种“还在”本身就是信心的一部分。
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两端。一端是未来——年轻人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另一端是现在——名单里的一些人,很可能不会真的出现在排超赛场。两端都不稳,就需要中间更稳。队长换人,二传换人,副攻有争议,自由人不补强,这几件事拉在一起,让人既能看到勇气,也担心落点。
我反复想那句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给陈晓辉一个名额呢?”这不只是替一个球员惋惜,更是替一个位置捏把汗。一个名额,可能给的是一次体验,也可能是一次即时战力。不给的理由也许有一百个,但此刻我们没看到其中任何一个。信息的缺席,会把合理化的空间让给猜测。越到赛季前,这种猜测越像风,刮得人心里干。
从全运会刚刚结束,到新赛季近在眼前,时间像被人拧了发条,走得特别快。快到让人来不及对上个周期做足够多的复盘,就已经要为下一个周期的首发站位。也正因为快,才更希望看到清楚的方向。名单,是方向的第一张地图。现在这张地图清楚地标了几个点:队长换人、二传上新、新人数量不小;也留了几个空白:自由人未补、陈晓辉未进、部分老将未来未决。
从球迷角度讲,我愿意接受“新老交替”的阵痛,前提是阵痛能换来成长。成长来自场上的摸打滚爬,不来自纸面上的热闹。从队内角度讲,名单是对内管理的纲;从对外角度讲,名单是对外沟通的信。现在这封“信”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比赛去补全。
有人说,名单只是开始,是的。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要让人知道要往哪儿走。江苏女排这一次的开始,既有勇气,也有含糊。勇气在于把队长和二传的钥匙交出去,含糊在于某些关键位置的迟疑。也许名单真的会有小幅变动,也许有些名字最终不会出现,也许到开赛前一切都还留着悬念。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次落笔看清楚,再去判断这条线到底往上还是往下。
如果把这支队的当下比作一个边框,能清楚看到的,是吴梦洁的队长身份,是张籽萱的8号,是那串崭新的号码,是熟悉的名字继续出现;边框之外的,是陈晓辉的未入,是自由人的未补,是部分老将的未定。画还没画完,但第一笔已经下去,笔锋是硬的,墨色却略淡。
等到真正站上场,我们才会知道这些决定的重量。名单摆在那里,像一面镜子,也像一道题。每个位置都要给出现场答案。答案不会在今天给,也不会在一场比赛里给,它会在很多轮次、很多回合里慢慢显形。到那时,今天的疑问,有的会被证明是多虑,有的会被证明是先见。现在,我们只能把疑问留着,把期待也留着。
我并不急着下,但有此刻可以说出来:既然选择了新老交替,就请把勇气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留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