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排3-0 山东 吴梦洁全场MVP 为何江苏能夺冠 看完两点就全
发布时间:2025-11-20 23:00 浏览量:2
全运会女排决赛打出3比0,却曝出让人后背发凉的12字隐患:强队只剩江苏,其余全在病床上。
11月19日晚上,澳门威尼斯人综艺馆,哨声一响,山东女排像断电一样,第一局15分,第二局17分,第三局14分,加起来46分,比一场普通联赛的局分还低。
观众席最响的掌声不是给夺冠,而是给吴梦洁一次后排腾空救球,那球她整个人砸在地板上,球却奇迹般起高了,张常宁探头打死,比分瞬间拉到20比10,比赛也就此失去悬念。
江苏队赢球,靠的确实就两样:人够用,球够准。
人够用,指的是12人名单里,只有1个自由人身上贴着肌贴,其余都能跳能杀;球够准,指的是发球带瞄准器,追发山东18岁主攻郭湘玲,小姑娘一传到位率第一场算下来只有11%,直接飞到三米线外两次,二传根本没法组织快攻,山东只能打调整,调整就被江苏两小副攻候个正着,杨佳单局4拦网,万梓玥把山东队长宋立琪的斜线按死在地板,山东教练坐在椅子上手插口袋,脸色比记分牌还白。
数据摊开看更冷:山东全场进攻得分32,江苏50;山东发球得1分,江苏8分;山东拦网得4分,江苏11分。
差距最大是失误,山东白送24分,比一局球分数还多。
观众看完没觉得精彩,只替山东尴尬:这水平怎么进的决赛?
答案是半决赛天津伤了三个主力,江苏半决赛对上海,上海也伤了主力接应,决赛前上海只能让19岁替补主打铜牌战,铜牌战倒是打满五局,精彩得多,也更让人心酸。
江苏热闹背后,全国女排的账本不好看。
排管中心公布的伤病表,今年注册球员846人,带伤训练比赛的超过四成,膝盖、肩、腰排前三。
基层教练说,不是不想科学训练,是没钱没人:一块标准室内场地租金一小时500块,一个队20人,每人每天练三小时,光场地费就得1500,还没算教练、体能师、康复师。
很多市队教练自己就是退役运动员,一个月工资四千块,既当爹又当妈,哪顾得上什么周期化训练,小孩有天赋就死练,练到膝盖肿了贴点膏药继续跳,一拨拨好苗子就这么练没了。
江苏为什么能独善其身?
省队后面有南京、苏州、常州三家上市企业提供赞助,一队配三名体能师、两名康复师、一名数据分析师,全国独一份。
张常宁能复出,靠的也不是意志力,是每天两万块的康复仪器,把膝盖软骨水肿消下去。
龚翔宇肩伤能压住,是队医每晚给她推肩胛骨,一次四十五分钟,推完冰敷,第二天再测爆发力,数据掉10%就减量。
这些细节,别的队想学,学不起。
更难受的是,联赛赚不到钱,球员只能靠全运会拼前途。
全运会金牌,省市体育局有奖金、有编制,一个冠军,队里12人,至少有6人能拿到税后30到50万,还能给退役后安排工作。
所以球员带伤也得上,不上就没机会。
恶性循环:越伤越练,越练越伤。
观众看到决赛一边倒,球员心里松口气:终于打完了,可以去做手术了。
国际赛场更露怯。
意大利、塞尔维亚、土耳其俱乐部给主力国手开的年薪,折下来人民币600万到1200万,人家打国家队是荣誉,打俱乐部是赚钱,体能储备、伤病防控都按NBA标准。
中国国手在联赛拿顶薪才150万,还要兼顾全运会、全锦赛、冠军赛,一年打九个月,肌肉没恢复又上飞机,到了国际赛场,扣球高度比人家低两厘米,反应慢零点一秒,差距就这么被放大。
世锦赛中国输意大利那场,对方主攻弹跳3米30,中国主攻最高3米20,十厘米看起来不多,可网上差一厘米就是生与死。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校园排球,现实也打折扣。
教育部统计,全国中小学排球特色学校4200所,真正每周能开三节课的不到一半,大多数老师自己都不会垫球,上课让学生对着墙拍皮球。
体教融合喊了五年,能考大学的一级运动员名额每年只增加3%,而练排球的孩子每年增加30%,金字塔尖纹丝不动,塔底越来越挤,挤到家长心灰意冷,初一退学转去文化课,反正打不出来就失业。
江苏夺冠那天,颁奖仪式很短,队员抱在一起哭,哭的不是金牌,是终于能休息。
观众散场,馆外大巴一排,山东队员拄拐上车,江苏体能师拎着冰桶跟在后面。
灯关掉那一刻,场馆安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可我们都知道,热闹只有一晚,明天一早,伤还得继续治,没钱没人的队还得继续凑,国际赛场的网口还在那里,不会因为我们人少就变低。
女排的辉煌曾是全民骄傲,如今成了江苏独舞,这支舞跳得再好看,也撑不起整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