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 内销旺季需求走弱,2025年纺服出口抢抓关税机遇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25-11-18 09:39  浏览量:2

2025年10月下半月,天气转冷叠加双十一购物节启动,国内纺服内需展现较强韧性。其中针织品类表现尤为亮眼,行业库存降至低位,发货环节趋于紧张,相关弹丝、坯布产品成功扭亏,部分紧俏品类实现较好盈利。

但11月初国内需求已显露收尾迹象,下游订单局部出现走弱态势。梭织生意再度回落,针织少数产品订单量也有所减少,织造开机率在冲高后开始下滑,尤以梭织喷水开机率下降最为明显。进入本周,内需新订单承接力度进一步减弱,海宁氨超、绍兴毛圈机摇粒绒及双面机秋冬产品、常熟兔毛绒等多数针织绒类产品订单均出现下降,仅海宁条绒、常熟牛奶绒等少数品类接单情况尚可。

生产端数据同步承压,下游织造开机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74%,印染开机率下降3个百分点至77%。当前行业仍有部分前期订单在执行,但若后续新订单持续跟进不足,开机率或将加速下行。从趋势来看,下游订单与开机率的拐点已正式显现,需求从11月初的局部走弱正逐步向全面走弱过渡。随着 国内冬季内需订单基本收尾,市场焦点将转向年后接单情况。

出口市场

出口市场:前高后低遇政策利好,环比改善可期但力度受限。

出口方面,2025年纺服出口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格局。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受抢出口行情带动,出口表现亮眼,但2025年二季度起中国纺服出口急转直下,2025年6月—10月连续5个月出现金额负增长,且降幅持续扩大。2025年10月受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影响,部分外贸订单临时叫停发货,当月纺织品服装金额出口同比降幅达12.8%,出口数量也呈现逐月下滑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出口同样承压,2025年前7月受益于抢出口表现较好,但2025年8月关税正式落地后,出口也出现明显下降。

利好消息来自关税政策调整,2025年10月底中美关税相互下降并延期,超出市场预期。目前出口美国的关税由最惠国基础关税、301关税、芬太尼关税及对等关税四部分组成,此次芬太尼关税下降10%,10%对等关税延期一年,未来一年内家纺关税约维持在35%,服装关税约为39.5%。

这一政策调整带来三重利好:一是关税较二三季度下降10%,缩小了与东南亚地区的关税差距,为后续订单商谈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直接出口美国关税优势凸显,低于美国对越南转口的40%惩罚性关税,无需通过转口渠道;三是消除了一年内的关税不确定性,此前因政策不明朗而不敢承接的美国订单,有望重新进入商谈与接单环节。

不过,纺服外贸出口的环比改善力度仍存疑问。一方面,WALMART、COSTCO等大型零售商前期已转移的大订单仍在有序外迁,回流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下半年美国纺服进口量增速明显下降,高关税背景下后期美国消费增速或进一步放缓,整体需求规模可能面临收缩。

重点企业出口表现

重点企业出口表现:头部长丝企业率先受益印度市场松绑。

从企业端来看,头部长丝企业成为近期出口市场的核心受益群体。此前受印度BIS认证限制,中国涤纶长丝对印出口持续承压,2023年下半年认证实施后,月均出口量从4万t骤降至1万t~2万t。而随着2025年11月印度撤销 POY和FDY的BIS认证,头部企业凭借产能规模、产品品质及供应链稳定性优势,已率先迎来印度外商集中询价。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对印长丝出口量虽有适度回升,近几个月维持在2万t~3万t水平,但主要依赖DTY产品拉动;POY和 FDY产品因认证限制,出口占比始终偏低。认证撤销后,头部企业的POY、FDY产能将充分释放,预计2026年对印出口量有望突破月均4万t,重回历史高位。此外,这些企业海外渠道布局完善,在东南亚、欧美市场也具备稳定客户基础,关税政策优化后,其美国市场订单商谈也将更具主动性。

中小纺服出口企业则呈现分化态势。部分专注于细分品类、具备柔性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有望借助关税下降契机,承接美国中小零售商的分散订单;但缺乏核心竞争力、依赖低价竞争的企业,仍将面临东南亚、非洲等地的成本压力,出口改善空间有限。

细分品类出口潜力

细分品类出口潜力:长丝、家纺表现突出,服装需突破成本瓶颈。

1) 涤纶长丝:印度市场成增长核心引擎

涤纶长丝作为纺服产业链基础原料,出口潜力集中释放。印度市场方面,随着BIS认证撤销及当地织造机器增量显著,对POY、FDY的需求将持续攀升,预计2026年中国对印长丝出口增速有望超50%。同时,全球纺织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仍在延续,东南亚地区对长丝原料的进口需求稳定,头部企业凭借区位优势和产能配套,将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2) 家纺产品:关税优势带动订单回流

家纺品类关税降至约35%,较二三季度下降10%,出口竞争力显著提升。床上用品、窗帘等大宗家纺产品,因生产工艺成熟、供应链完善,有望重新获得美国中小零售商订单。此外,智能家居趋势下,功能性家纺产品(如抗菌、保暖、智能控温家纺)需求增长,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将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3) 服装品类:成本压力仍存,细分赛道寻求突破

服装品类关税约39.5%,虽较此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东南亚主要出口国,整体出口压力较大。不过,运动户外服装、轻奢女装等细分赛道仍有机会:运动户外服装凭借功能性、设计感优势,需求韧性较强;轻奢女装则依托国内完善的供应链和快速反应能力,可满足海外小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跨境电商渠道的崛起,为中小服装企业提供了直面海外消费者的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综合来看,国内需求旺季走弱后,出口成为支撑纺服市场的关键变量。关税政策优化与印度市场准入改善为出口带来结构性机遇,但全球消费疲软与订单转移惯性仍构成制约。后续需持续关注美国订单商谈进展、印度市场开拓节奏及全球消费复苏态势,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出口接力的实际效果。

编辑:乔锦玉

复审:乔锦玉

终审: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