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心理学小课堂——活出存在感

发布时间:2025-11-17 22:05  浏览量:2

自我是觉察到自己的一切与周围其他的物、其他的人不一样。这句话里“自己的一切”,指的是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感受到与众不同,就是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将换一句话说,存在感是证实“我在世上存活的感觉”。一个人,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那就意味着自我形成了。

没有存在感的人,基本上是没有自我的人。存在感对一个人来说,是必要的生存元素,没有存在感,就没有自我感与认同感。

有个女孩特别喜欢黑色,家里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黑色:床单被罩、家具窗帘,妈妈送给她的餐桌是米黄色的,她也要买块黑色的桌布铺上,如果不是医学方面的限制,她甚至想把自己的皮肤染成黑色的。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都会莫名其妙地躲在床底下,或者房间的角落里。后来经过多次心理咨询,发现她这种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的行为,源于小时候,因为她是个女孩,家里就想再要一个男孩,但是妈妈却对她很看重,不愿意再生因此不得不面对周围人的语言指责,也因此吵过架。之后,妈妈为了保护她,就让她以后少说话、不哭闹,在人前尽量减少存在感,这样大家就不会因为看到她太显眼而又会 开始“要儿子”的话题,以此避免一些冲突。

女孩在小时候一直被压抑,成人之后就爆发了,那些布置黑暗的环境,把自己隐藏起来的行为,都是潜意识里“没有存在感”“自我忽视”“没有自我”的爆发。

心理学上,不被看见是一件让人很痛苦的事。比如,你在朋友圈发了一些照片,或者一条动态,结果,一个评论的人都没有,甚至连一个赞都没有。于是,你可能会有想撤回或删除的冲动,这个时候你体会到的那种沮丧,就是源于关系中的不被看见。

举个例子,你去参加一个活动,如果你刚到门口就有人冲你打招呼,并很热情地和你聊天,你就会觉得很舒服,然后一整天都会很快乐。

存在感的价值会让一个人感到被接纳,被关心,被重视,有一种自我之灯被点亮的感觉。越有存在感的人,就是越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人。

那么如何找回自己的存在感?

(1)加强对自己情绪、情感的觉察和了解。找几个信赖的伙伴,相互探讨目前你可能有哪些需求与匮乏、渴望和期待。

(2)重视和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过度依赖别人的理解和外界的希冀,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评价体系的标准,肯定也源自你的内在感受和价值判断。

(3)积极表达需求和渴望。大胆地与他人、群体互动,把自己的需求与渴望表达出来。

不论您是希望花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心理学,希望将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是希望用心理学帮助他人,关注我,让我们在《口袋心理学小课堂》获取到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貌,我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对这门学科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到您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