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价格1天涨68%,10家公司闷声赚翻,还有家纺跨界黑马抢食

发布时间:2025-11-15 20:06  浏览量:2

最近锂电圈彻底炸锅了!一种叫碳酸亚乙烯酯的材料(咱简称VC,可不是吃的维生素C啊),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疯涨,厂家抢货都抢疯了。2025年11月12号还卖6万多一吨,一天之内就暴涨68%冲到11万,13号散单直接飙到12万-16万,不少电池厂急得派人驻在VC厂家门口,就怕晚一步没货。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锂电池的“保命添加剂”,缺了它电池容易鼓包、短路,用不了多久就坏,尤其是现在火得发烫的储能电池,更是离不了它。趁着这波涨价,国内10家有真产能的上市公司悄悄赚麻了,更让人意外的是,里头居然还有家靠做家纺起家的,硬是跨界在锂电材料里抢了块大蛋糕,成了隐藏黑马。

先跟大家把话说透:这VC到底是干啥的?它是锂电池电解液里的关键料,加进去就能在电池负极表面结一层结实的保护膜,像给电池穿了件“防弹衣”,能避免短路、鼓包,让电池用得更久、更安全。尤其是储能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对VC需求特别大,添加比例能到4%-6%,比普通电动车电池多一倍。现在这俩赛道有多火?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就有372GWh,比2024年一整年都多,预计全年能到539GWh,比去年涨61%;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车里的占比也超80%,俩需求一叠加,VC直接不够用了。

需求爆了,供给这边却掉链子了。前两年VC价格跌到4万多一吨,不少小厂子亏得顶不住,要么停工要么转行了,现在行业里能稳定供货的没剩几家。想复产?没那么容易!生产线复工得三四个月,新建产能要等一年多,还得过环保这关。VC生产是高危化工活儿,不是想扩就能扩的。更巧的是,最近有家头部VC厂家还停产检修了,本来就紧张的货更不够分了。关键是,VC在电池总成本里占比不到1%,就算涨价,电池厂也愿意掏钱买,大不了把成本转出去,犯不着为这点钱停产,这就给VC涨价留足了空间。再加上2025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出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要卖1550万辆,比去年涨20%,政策一托底,锂电产业链的需求更稳了。

这波涨价潮里,10家有真本事的上市公司各有各的赚法,都是有公开数据的实在信息,咱一个个说清楚:

要说最牛的,得是华盛锂电,妥妥的全球VC老大,现在一年能产9000吨,全球市场占了30%以上,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大电池厂都常年从它这儿拿货,前五大客户就占了70%的销量。它家VC纯度能做到99.99%以上,而且自己能产关键原料,成本比同行低不少。现在还在扩产,规划了6万吨,一期3万吨2026年就能投产,到时候出货量得翻两三倍,涨价的红利能吃更久。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里面还有个跨界黑马。孚日股份!很多人知道它是做家纺的,床上用品卖得挺火,没想到在VC领域藏得这么深。它现在有1万吨合成产能、1万吨精制产能,2024年VC出货量涨了472%,2025年上半年还涨71.92%,妥妥的行业第二。它的秘诀是从原料到成品全自己搞,成本比同行低15%,2025年VC业务毛利率能到35%,还进了天赐材料、国泰华荣的供应链,前三季度子公司营收就涨了47.78%。反映在股价上也直观,11月10号到14号连续五个涨停,家纺跨界锂电,这步棋走得太妙了。

第三家是富祥药业,本来是做医药原料的,靠着化学技术积累,硬生生闯进VC前三。现在一年能产8000吨VC,还配套了3700吨相关添加剂FEC的产能,2026年要扩到1.3万吨。它家VC不仅国内抢手,还通过了三星SDI、LG化学的认证,2025年海外收入占了25%,上半年出货量涨60%,最近价格暴涨,公司也在观望准备涨价,业绩肯定要爆发。

第四家海科新源,本身是全球电解液溶剂的龙头,做VC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它家生产溶剂的同时就能联产VC,原材料直接从自家车间运,运输成本几乎为零。现在新增5000吨产能,加上原有产能,满产满销每月能出1000吨左右。因为能一站式给客户供溶剂和VC,宁德时代、LG化学这些大客户都离不开它,2025年储能订单占比都到35%了,按现在的价格算,光VC业务一年就能赚不少。

第五家新宙邦,是电解液行业老大哥,做VC主要是自己用。1.5万吨产能里80%都供自家电解液产线,剩下20%卖给三星SDI等国际客户。这种模式特别抗风险:行情好时外销赚差价,行情差时能稳住自己的成本。也正因VC能自供,它家电解液毛利率能到28%,比同行高不少。现在还计划扩产到3万吨,还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新型添加剂,2026年有望量产,不管市场怎么变,都能握主动权。

第六家永太科技,客户名单特别亮眼,常年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供货,客户粘性超强,2025年三季度出货量涨了40%。现在有5000吨产能,新增的6000吨2026年一季度就能投产,规模又能上台阶。技术也有优势,用的电化学合成技术比同行省20%的电,又环保又省钱,在涨价周期里这就是纯利润。要是2026年VC价格维持5.5万/吨,新增产能就能多赚约6000万净利润。

第七家天赐材料,和新宙邦路子像,作为电解液龙头,VC业务80%以上自供,3000吨产能不够用,2025年4月又备案了1.2万吨新产能。自己产VC最大的好处是能控制电解液成本,三季度电解液毛利率达到28%,VC功不可没。少量外销的VC还能卖给三星SDI这样的国际客户,赚点高溢价,“自给自足+少量外销”,怎么都稳赚。

第八家江苏瀚康,是新宙邦的控股子公司,有1万吨VC和1万吨相关添加剂产能,完全靠母公司的资源。借着新宙邦在电解液行业的渠道,国内外核心电池客户都能覆盖到,不用自己费劲开拓市场。虽然是子公司,但产能规模在行业里排得上号,和母公司的电解液业务互补,竞争力拉满。

第九家奥克股份,在VC的原材料。碳酸乙烯酯(EC)领域是龙头,自家产的EC直接就能当VC原料,天生就有成本优势。它参股31.5%的苏州华一有3000吨VC+FEC产能,子公司大连华一2024年产能达7000吨,总产能1万吨,靠着原材料优势,成本控制得死死的,涨价潮里过得特别踏实。

第十家泰和科技,属于后起之秀,一期1万吨VC项目2025年进入试生产,12月就能批量供货。它用的“酯交换+精馏”工艺,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0%,产品已经通过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的测试,还提前锁定了2026年超60%的产能订单,后续重点做储能电池的配套,潜力不小。

很多人关心:这波VC涨价能持续多久?从现在的供需情况看,短期之内肯定停不下来。2025年全球VC缺口就有1.2-1.5万吨,2026年可能扩大到2万吨,而新增产能大多要2026年才陆续投产,就算投产了还得慢慢爬坡,短期内填不上缺口,有机构预测现货价格可能突破20万/吨。不过中期来看,2026年华盛锂电3万吨、山东亘元5万吨这些产能投产,一季度行业有效产能能到13万吨,价格可能回落到7万-8万/吨,但还是比2025年3月的底部高不少。长期的话,要是2027年储能需求增速放缓,加上固态电池慢慢商业化,VC价格可能回归5万-6万/吨的合理区间,到时候行业就靠技术和成本竞争了。

其实这波VC涨价,本质就是锂电需求太旺、供给又跟不上的“供需错配”,却意外让一批企业吃到了红利,更让人佩服的是像孚日股份这样的跨界玩家。从家纺转到高危化工领域,没有硬技术和精准判断,根本不敢迈出这步,这也是咱们国内制造业敢闯敢试的活力所在。对普通人来说,看这个赛道别盲目跟风,先分清“真产能”和“蹭热点”:那些VC业务占比不到5%、没实质产能的公司,根本赚不到涨价的钱;只有那些有全产业链布局、能控制成本、产能能落地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涨涨跌跌中稳稳盈利。 锂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托底和技术创新,从八部门的汽车稳增长方案,到企业不停扩产研发,都是在往高质量方向走。价格波动是市场常态,但只要需求稳步增长、技术不断进步,行业总会回归理性。而这些抓住机遇的企业,不光赚了短期的“快钱”,更攒下了长期发展的技术和客户资源,未来在锂电产业链里肯定能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