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巴黎专场被吐槽!法国观众疑被套路:门票先“售罄”再打折

发布时间:2025-11-15 17:14  浏览量:1

“我刚买完69欧的票,结果第二天就出了39欧的,主办方这不是背刺我吗?”

巴黎的深秋有点冷,但观众的评论区更冷。比气温低的,是大家的心情。

11月13日,岳云鹏和孙越在法国巴黎举办相声专场,原以为是一场温馨的“异国团建”,没想到演出结束后,吐槽声比掌声更响。法国本地华人观众纷纷在网上留言——不是不爱看,是套路太深。

到底是演出效果不行,还是套路太猛?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场“巴黎专场”的前后始末,看看到底是谁在“演”。

“69欧元的票卖完了,快抢199的!”这是很多观众打开售票网站时看到的第一幕。

一位在法国生活多年的网友“大璐”分享了她的经历:本来想买69欧的票,被系统提示“售罄”,只好下单199欧的。结果转天一看——69欧又有了,甚至还有39欧的新档位!

这就像你刚在商场买完正价羽绒服,转头发现别人用五折拿下,还送了围巾。

观众不是不在意价格,而是讨厌被耍。

当票价成了“动态调控”,就不是营销,是“薅羊毛”。而这次被薅的,是观众的钱包,也是他们的信任。

早在演出前,售票平台上就打出了“秒售罄”的宣传语,仿佛巴黎人民都在为岳云鹏疯狂打call。可实际呢?

演出现场照片一出,不少人惊呼:“这气氛不错,但人呢?”

一位在荷兰的网友留言说:“海牙那场也是这样,先说售罄,后来票又冒出来,还打折。我这99欧的票,买得像个傻子。”

“售罄”两个字,既是宣传词,也是心理战。

制造紧张气氛,制造“抢票”焦虑,把市场当战场,可一旦观众识破了伎俩,信任就像掉地上的爆米花,捡不回来了。

还有网友爆料,演出当天,前排空座太多,主办方干脆把后排观众“升舱”,让他们坐到前面。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气氛满满,画面饱满,仿佛真的“一票难求”。

“我买的是最便宜的票,最后坐到了VIP区。”一位法国网友调侃,“这得感谢主办方的‘人性化安排’。”

但问题来了:高价票的观众情何以堪?

当所有人都能坐到好位置,票价的意义何在?是不是下一次大家都等“升舱”,干脆都买最便宜的票?

这种“免费升舱”,也许不是福利,而是一次“彩排式补位”,只为照片好看,社交平台体面,报给国内也有“可交代”。

“看过第一次,就不想看第二次了。”

这不是黑粉的恶意,是一位比利时网友的真实感受。其实,德云社这几年频繁海外巡演,节目单却越来越“熟悉”。

“郭德纲那场我都快睡着了。”另一位法国网友直言不讳。

相声讲究“包袱”,但包袱翻来覆去是那几个,观众笑完一次还能再笑第二次,第三次还能捧场吗?

当海外演出沦为“团建+带货+拍照打卡”,观众不是不买账,是不愿再当“背景板”。

你可以重复表演,但不能重复感动。

舞台不只是演员的秀场,也是观众的期待场。套路太多,真诚就少,最终透支的,是观众的耐心和信任。

有粉丝为岳云鹏辩护:“人家巴黎演完就飞伦敦,伦敦完了又回武汉,演唱会排得满满当当,哪有时间搞这些小花招?”

问题是,观众不是冲着你忙碌来的,是冲着你演得好不好。

岳云鹏确实忙,从西安唱到巴黎,从巴黎飞到伦敦,再回国直奔武汉,堪称“时间管理大师”。但再忙,也不能忽视演出质量和观众体验。

一位网友说得直白——“看得出来小岳岳是奔着事业来的,但我们是花钱来开心的,不是来被套路的。”

有些人跳出来说:“你们这些华人,怎么还黑自己的演员?支持国产文化不应该吗?”

当然该支持,但支持不是纵容,喜爱不是盲目。

就像你喜欢一位歌手,不代表你愿意听他假唱;你支持国产电影,不代表你接受五毛特效。

文化输出要靠内容,不靠“套路”。观众不是“自来水”,更不是“韭菜”,哪怕身在异国他乡,也有选择的权利。

这次事件之后,有网友总结出“购票秘籍”:别急着买票,等最后一刻;买最便宜的,反正还能升舱;别期待太多,看看热闹就行。

听起来像段子,背后却是观众的无奈。

本来一场演出,是演员的用心,是观众的期待,是一次双向奔赴。可当票价成了“期货”,座位成了“彩票”,演出变成了“营销大戏”,这场双向奔赴就成了单方面的收割。

观众不是傻子,票房不是骗局,演出不是生意场——别让套路毁了本该美好的舞台。

岳云鹏的相声我们还会听,德云社的演出我们也会看,但希望下一次,不是靠“套路”上热搜,而是靠实力赢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