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AI躺赚却卷款跑路?5000人近10亿被套,科技外衣下骗局藏不住
发布时间:2025-11-15 04:30 浏览量:1
“投入10万,每月躺赚1200,一年净赚1.44万”“AI智能理财,零风险高回报,满3个月随时提现”——这样的宣传,曾让近5000人掏出积蓄,甚至抵押房产投入一家号称“科技巨头”的公司。可如今,公司APP登不上、客服失联、办公地人去楼空,近10亿资金凭空蒸发,老板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群欲哭无泪的投资者。
这起看似突发的暴雷事件,其实是非法集资的老套路换上了“科技”新装。近年来,从虚拟货币到AI理财,骗子总能借着热点概念包装骗局,利用大家对高收益的渴望和对新技术的陌生设下陷阱。今天就顺着“骗局怎么设、大家怎么上当、后续怎么办”的逻辑,把这事拆解得明明白白,还会分享实用的避坑技巧,希望能帮更多人守住辛苦攒下的钱。
骗局拆解:4步套路,从“高大上”到卷款跑路
这家长期以“智联科创”为噱头的公司,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每一步都精准拿捏了投资者的心理:
1. 包装造势:用“科技+实力”画大饼
骗子深知,没有“硬实力”背书,没人愿意掏钱。于是他们花重金打造虚假形象: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租下整层写字楼,装修得富丽堂皇,让实地考察的投资者一看就觉得“有规模、靠谱”;注册资本填到5000万元,对外宣称“与多家银行战略合作”“拥有顶尖AI算法团队”,还伪造了营业执照、资金存管证明等一堆看似正规的文件。这些包装就像给骗局穿了件“金外衣”,一下子打消了不少人的初始戒心。
2. 高息诱饵:用“小甜头”钓大鱼
这是骗局最核心的杀招——给出远超市场水平的收益。当时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才1%左右,正规理财产品年化也才2%-4%,可这家公司的“新手项目”年化高达12%,“VIP项目”更是冲到18%,还承诺“月收益1.2%,零风险保障”。为了让大家信服,前几个月他们真的按时兑付利息,甚至允许小额提现。有人投了1万,3个月后真拿到360元利息,立马放下顾虑,把养老钱、买房钱都追加进去,殊不知这只是骗子用新投资者的钱给老投资者画的“饼”。
3. 传销裂变:靠“熟人信任”扩规模
为了快速圈钱,公司还搞起了“拉人头返利”:只要介绍亲友投资,就能拿到被介绍人投资金额1%-5%的提成,拉的人越多、投的钱越多,提成越高。不少投资者为了赚提成,主动向亲戚朋友推荐,而“熟人推荐”的信任感,让骗局迅速扩散。短短两年,受害者就从几百人涨到近5000人,涉及资金也逼近10亿元。
4. 卷款跑路:资金断链就“蒸发”
其实,投资者的钱根本没用于所谓的“AI理财项目”,而是进了公司的“资金池”,被老板随意支配。这种靠新钱补旧钱的庞氏骗局,一旦新增投资者减少,就撑不下去了。上个月,公司APP突然无法登录,客服电话变成空号,等投资者赶到写字楼,只看到搬空的桌椅、散落的宣传单,老板和核心管理层早已失联,疑似卷款跑路。
为什么近5000人会中招?3个核心原因太扎心
这起骗局的套路并不新鲜,可还是有这么多人上当,背后的原因值得每个人警惕:
1. 高收益诱惑冲昏头脑
在“年化18%”“零风险躺赚”的诱惑面前,很多人忘了基本的理财常识——收益和风险永远成正比。正规金融产品绝不会承诺“零风险高回报”,那些远超市场水平的收益,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信号。可不少人抱着“赌一把”“赚快钱”的心态,忽略了背后的陷阱。
2. 对“科技概念”盲目迷信
“AI智能算法”“金融科技创新”这些专业术语,让很多普通投资者觉得“高深莫测、有技术支撑就靠谱”。可骗子只是把这些概念当包装,根本没有实际的技术应用和商业逻辑。大家因为不懂技术,就轻易相信了骗子的夸大宣传,把“科技”当成了收益的保障。
3. 熟人推荐降低防备心
很多受害者都是被亲戚、朋友、同事推荐加入的。在熟人社交圈里,大家天然信任身边人的判断,觉得“朋友都赚钱了,肯定没问题”,却没想到朋友可能也是被蒙在鼓里的受害者,或是为了拿提成的“下线”。这种“信任背书”,让骗子的推广变得格外容易。
维权与避坑:已经中招怎么办?没中招怎么防?
1. 已中招者:保留证据,合法维权
如果已经投入资金,千万不要慌,也不要相信所谓的“维权代理”“退款渠道”(大概率是二次诈骗):
• 第一时间收集证据:保存好投资合同、转账记录、APP截图、客服聊天记录、公司宣传资料等,这些都是维权的关键;
• 联合其他受害者:通过正规渠道组建维权群,统计受损金额和人数,统一向警方报案,抱团维权能提高立案和追赃的效率;
• 配合警方调查:及时到公司注册地或居住地的派出所报案,如实反映情况,等待司法机关处理。历史案例显示,即使骗子逃到国外,也可能被抓捕归案,部分赃款也能通过司法程序追回。
2. 未中招者:记住4点,远离骗局
不管是面对“AI理财”还是其他新投资项目,只要记住这4点,就能避开绝大多数骗局:
• 看收益:年化超过8%就警惕,超过12%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局,正规理财没有“躺赚”的好事;
• 查资质:通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官网,查询项目是否有合法牌照和审批手续,没有相关资质的一律不碰;
• 辨模式:如果项目靠“拉人头返利”“发展下线赚提成”,不管包装得多好,都是传销式骗局;
• 守底线:不借钱投资、不抵押房产投资,只用闲置资金理财,牢记“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最后想说
这起“科技公司暴雷”事件,再次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理财没有捷径,高收益的背后往往藏着高风险。骗子的套路再翻新,核心永远是利用人性的贪婪和信息的不对称。
对于投资者来说,守住辛苦钱的关键,不是追逐热点、迷信新概念,而是牢记基本的理财常识,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被高收益诱惑,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熟人的“暴富推荐”。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需要加强对“伪科技理财”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打击非法集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你身边有人遇到过类似的投资骗局吗?面对“高收益”投资项目,你是怎么判断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引以为戒。
我是好运相伴,关注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