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四件套塌房仨!糖葫芦造假!烤红薯按箱批发蛋糕4毛就能拿!
发布时间:2025-11-14 15:42 浏览量:1
大家好,厉叔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入冬四件套其中三个曝出预制塌房,
小时候在街头巷尾看见大爷推着小车,在街头穿糖葫芦的身影还没散去,另一边预制糖葫芦已经悄悄抢占了市场,有些冰糖葫芦能放一个月都不化,买回家一口下去,糖壳纹丝不动,看上去晶莹剔透,颜色鲜明其实只是冷链运输和工业成型的结果。
不仅仅是糖葫芦,就连烤红薯也出现了预制版本,烤红薯不再是炭火上慢慢烘出的焦香,而是装进纸杯,从某个批发商的暗箱子里批量端出,一杯一元,统一出货。
街边几块钱一个的小蛋糕看起来做工精致,让人很有时局,商家还特意标上了每日新鲜四个大字,但结果却是网上平台上低价批发的,十盒一起拿的话,平均一盒不到5毛钱。
烤梨也是如此,一箱装着40袋成品,封口整齐,保质期明确,掂量起来甚至比现做的还标准。
这些冬季甜品的四件套在预制风波下塌房了三样,曾经的甜变成了模糊的空壳。
很多人为了这一口甜,甘愿在寒风中排队半个小时,甚至更久,有的是为了来一罐热乎乎的冰糖雪梨罐头,有的是想吃个热乎的红薯,有的则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的那一张图。
当预制甜点的供应链曝光时,最伤心的应该是那些大学生,他们原本以为多花几块钱能吃到现做的,结果吃到的却是早已躺进冷柜、批量成型的工业产品。
糖葫芦的利润空间被爆料的干干净净,一清二楚,有人专门列出数据,200串批发价290元,平均一串才1块4,卖家打出“全国冷链配送”“可选半成品或成品”的招牌,物流时效也不差,另一些平台直接标价:大串1块7,最高也不过2块5。只要有冷藏设备,这东西随时能拿出来卖。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迷你小串糖葫芦的价格,有的摊位卖10元5只,有的25元5个,看起来没规律,其实进货渠道类似,评论区还有人现身说法,说曾经25元买过一串5个,转头在平台上看到0.5元一串的进货报价,一下就明白了自己吃的是预制货。
预制糖葫芦的爆出并不妨碍部分商家的持续上新,奶皮糖葫芦、牛乳糖葫芦层出不穷,基本上每一两周就会有新品冒出来,谁能想到一个传统小吃的更新频率能够如此之高。
有些消费者自认倒霉,说以后还是去街边老大爷那里买吧,虽然颜值不是很高,但好歹不是预制的,这种发言竟然出乎意料的点赞不高,但却有许多人转发,这就说明很多人并不是不在意预制,而是默认这已经是如今行业的常态。
除去糖葫芦,街边的一元蛋糕竟然也早就有了这样的操作,从平台拿货,拉个小推车去学校门口摆摊,三个小时就能清空全部商品,批发平台上这些小蛋糕单价0.4元起,一次拿几十盒还能更低。哪怕不卖提拉米苏这种流量款,一块蛋糕两三元卖出去也稳赚不赔。
这些小蛋糕虽然口感略差,入口冷硬,有些还带冰碴,但低廉的成本让人无法忽视,里面的原材料基本是植物奶油,要么就是反式脂肪酸,自助餐厅也常拿这种产品撑门面,一摆就是十几种,颜色鲜艳,却吃不了几个。
在学校门口、居民区边,这些蛋糕小甜点照样能吸引不少小孩儿围观,吵着闹着让家长掏钱,还有些创业者在视频下评论,问老板整套设备怎么买,进货渠道能不能发份清单,生意就这么被带起来了,风险也不大。
近期爆火的慕斯蛋糕也被曝出了预制,有位博主拍视频推广自家产品,结果网友们看了直说博主是不是推错人了,原本写着的是提前三小时预定实际上却是提前三小时解冻,慢一点还会带冰碴,居然还有不少人认为那是蛋糕的独特口感,尤其是玫瑰之心、蝴蝶渐变这些造型,拿来拍照确实好看,一度成为了情侣们护送礼物的首选。
这些蛋糕的价格都是三位数起步,销量好的都在100元以上,有网友晒截图,某个七寸慕斯蛋糕,全国范围内有200家门店在卖,群内专享价才41元,实际门店定价高达258元,一些加盟店喊出“高端定制”口号,实际产品可能连40元都不到。算下来,顾客买的“高级体验”,可能就是包装盒撑起来的泡沫。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认为开蛋糕店需要手艺,其实不然,现在的市面上已经有了整套的流水线支持,蛋糕不需要会做,只需要会拿货、会摆盘、会做营销就行,冷柜打开、蛋糕摆好、字牌插上,一个高价产品就此完成。
饭馆也是这般的操作,微波炉取代国产,厨师不再是大汗淋漓的翻炒,而是熟练地拆开包装袋,放进微波炉里面加热、三分钟就能上桌有些饭馆甚至把整个厨房都改成了微波炉工作站,操作统一,成本极低。
糖葫芦依靠穿皮冷冻保鲜,烤梨成为了罐头,蛋糕依靠解冻冒充新鲜,生意的本质接连被重新定义,当预制成为趋势,现做成为例外,消费者只能在买与不买的选项里挣扎。
餐饮彻底被工业逻辑改变了底色,无论是街边小吃还是餐馆,这些变化正在构成一个全新的消费显示,这个现实里甜品不再靠手艺,而是靠货源,食材不再靠新鲜,而是靠稳定,味道也不再独特而是统一的标准。
不需要谁带节奏,行业已经走到了这个节点,一个字,冻;一个招,批;一个词,预制。这股风起得太快,等人反应过来,连冷柜的门都已经装满了。
厉叔认为,预制不该走进我们童年回忆里的那一抹甜,但是如今餐饮行业的发展就是这般,消费者也是夹在中间两边为难,对于预制我们无法做到全面组织,只能在购买过程中小心谨慎一些了,对此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