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调水星石泊泵站:润泽胶东的水利明珠

发布时间:2025-11-13 15:35  浏览量:2

昆嵛山麓、龙泉河畔,一座现代化水利枢纽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这便是山东调水星石泊泵站。作为集调水运行、节水教育、生态展示于一体的省级水情教育基地与节水教育实践基地,这里的每一滴水都诉说着来之不易的故事,每一处景致都彰显着人水和谐的智慧。

跨流域调水的关键枢纽

胶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水资源短缺的典型区域。星石泊泵站作为胶东调水工程新建七级泵站的最后一级,承担着将长江水、黄河水输送至威海、牟平的重要使命。

该泵站总占地面积143.119亩,配备4台机组,设计总流量达4.8立方米/秒。自2015年通水运行以来,已累计向威海调水4亿立方米,向牟平供水5595万立方米,成为支撑胶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水脉基石”。

这里不仅是调水工程的“执行终端”,更是 “智慧水利”的实践高地。水利智能可视化平台实现对工程现场的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中控室内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工作站,作为智慧调水的“神经中枢”,24小时不间断守护调水安全;技能实训室内的卧式离心泵模型、干式变压器控制柜等设备,为职工提供了贴近实战的技能提升平台。这些科技设施既保障了调水运行的高效可靠,也直观展示了现代水利的科技魅力。

秉持“工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星石泊泵站持续推进园区改造升级,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园区内种植了云杉、金叶榆等34种耐旱植物,2522平方米的草坪如绿毯铺展,与远山晴空相映成景。昂首向上的白鹭雕塑,既象征着水利人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也寄托着工程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多元水文化宣教阵地

漫步泵站园区,一幅生动立体的水利知识画卷徐徐展开。水脉展示栏清晰勾勒出调水工程的“生命脉络”,诉说着江水北送的千里征程;脚下汀步镌刻着古代水利智慧,与身旁展现现代治水成就的文化墙形成古今对话。静立园心的“水之韵”雕塑,以七颗水滴的灵动造型,默默讲述江河润泽胶东的壮美故事;向前延伸的明黄、深蓝、浅蓝三色园路,恰似长江、黄河与当地水资源在此交融,节水吉祥物“鲁咚咚”点缀其间,让访客在移步换景中深化惜水爱水情怀。

近年来,山东调水牟平管理站持续落实“文化铸水”要求,依托工程主体创新打造多元水文化宣教阵地。管理站规划建设了节水公园、调水广场、节水文化园三大展区,以及基本水情宣教厅、调水工程机组展示厅、技能实训室三大展厅和“节水大课堂”多媒体教室,综合运用模型、展板、实物、多媒体演示系统及互动体验设施,集中分类展示调水工程设备、治水名人故事、调水节水知识等内容,既提升了调水工程的文化品位,也为弘扬传播水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2023年,牟平管理站星石泊泵站被认定为 “山东省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并入选山东省首批水情教育基地。

产学研融合教育实践平台

作为省级水情教育基地,星石泊泵站致力于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丰富的工程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基地先后挂牌成立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研学基地、萤火虫爱心志愿服务队节水实践基地、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产教研学基地、烟台理工学院就业实习基地等多层次合作平台,构建起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水文化教育体系。

每年,数以千计的学生、志愿者和行业从业者来到这里,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水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技能实训室,参观者可亲手操作按比例缩小的水泵模型,零距离了解水利设备运行原理;在节水公园,自来水处理、海水淡化的完整流程与“海绵城市”生态理念生动呈现,让抽象的节水知识变得可感可触。从古代治水智慧到现代调水技术,从节水理念到治水精神,星石泊泵站正以独特文化魅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成为节水护水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这座镶嵌在牟平山水间的水利明珠,融工程之精、生态之美、教育之智于一体,已成为山东调水工程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在润泽民生、传递文明的实践中,持续谱写着人水和谐的壮美篇章。

宋晓娜

责编: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