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前夕突发闪崩!中科曙光冲高后暴跌3%,散户被套的核心原因
发布时间:2025-10-31 21:55 浏览量:6
10月30日的中科曙光把不少股民整懵了。这只顶着“国产算力龙头”光环、被抖音博主列入“东数西算4大金刚”的股票,早盘冲高到115.33元,眼看要摸近期新高,没承想半小时后突然掉头向下,午后几笔大单直接砸穿支撑位,最终收在110.65元,单日暴跌3.22%。更刺眼的是,当天成交额飙到64.68亿元,换手率3.93%,比近20日均值翻了近一倍,明显有资金在加速离场。
蹊跷的是,10月15日中科曙光刚发业绩快报:前三季度营收88.04亿元增9.49%,归母净利润9.55亿元增24.05%,扣非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66.79%,子公司海光信息业绩也同步高增。业绩明明看着不差,股价为啥突然“跳水”?散户扎堆被套的背后,全是认知偏差撞上市场专业博弈的坑。
10月30日的盘面活脱脱一场“多空绞杀”。早盘集合竞价阶段,买单一度把股价推到114.53元开盘,前15分钟成交额就破了12亿元,不少散户见“算力赛道热度正盛”,想着三季报前蹭波行情跟风入场。但9点45分开始,卖单突然密集涌现,3笔5000手以上的大单直接把股价从114元砸到112元,随后抛压一路释放,午后最低摸到110.33元。
资金流向数据把真相摆得明明白白:收盘时主力资金净流出11.4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7.77%,而散户资金反倒逆势净流入6.62亿元,刚好接了主力抛出的筹码。融资客也在跑路,当天融资净偿还2.19亿元,杠杆资金的撤离和散户的入场形成刺眼反差。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业绩预喜后调整”近期在科技股里不算新鲜。2025年三季报披露期,胜宏科技刚因“净利润环比下滑9.88%”被股民戏称“原谅概念股”,中科曙光虽没出现这种情况,但前期涨幅早已透支预期——从10月15日发业绩快报到29日,股价累计涨6.2%,远超计算机设备板块2.3%的同期涨幅,本就藏着回调隐患。
散户最致命的失误,就是盯着“净利润增长24.05%”的表面数据就喊“利好”,却没看懂市场对龙头的真实要求。2025年算力赛道有多火?IDC数据显示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587亿美元,国内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43%,行业里的公司早就卷成了“高增长竞赛”。
看看同行的成绩单:胜宏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324.38%,新易盛增速284.37%,就算是中科曙光的子公司海光信息,净利润增速也有28.56%。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中科曙光24.05%的增速虽不算差,但离部分机构预期的“30%以上”还差着一截,这种“相对落差”足够让敏感的资金用脚投票。
更关键的是被散户忽略的环比数据。从业绩快报推算,中科曙光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2.26亿元,同比仅增9.49%,远低于一季度35%、二季度28%的增速。主力早就捕捉到主营业务增长动能放缓的信号,可多数散户只看累计数据,压根没意识到“增速掉档”的风险。这正是科技股的残酷之处:2025年以来已有12家公司因“增速放缓”单日跌超5%,市场对“成长性弱化”的敏感远超“盈利正增长”的关注度。
闪崩当天的资金流向,把“主力出货、散户接盘”的剧本写得清清楚楚。这背后是散户对“热门赛道”的盲目迷信,以及对资金动向的迟钝反应。
不可否认,中科曙光所在的算力赛道确实景气度爆棚。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在提速,已有30多个城市在建智算中心,西部算力布局正在加码,IDC更是预测生成式AI服务器占比将从2025年的29.6%提升到2028年的37.7%。但赛道火不代表个股能一直涨,尤其是在主力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情况下。
从股价走势看,中科曙光从9月22日的106.83元涨到10月29日的114.33元,24天涨了7.02%,主力早通过波段操作攒下不少浮盈。三季报披露前“落袋为安”是机构的常规操作——不管业绩好坏,先卖一部分规避不确定性。可散户却陷在“算力是国家战略,肯定还能涨”的执念里,把主力砸盘当成“洗盘”,纷纷加仓抄底。数据显示,当天散户净流入的6.62亿元里,40%都集中在午后股价暴跌阶段,妥妥成了主力的接盘侠。
更该警惕的是,北向资金早就开始减仓。招商证券10月28日的研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北向资金重点减仓AI软硬件,中科曙光就在减仓名单里。主力和外资的动向如此明确,可不少散户压根没关注这些信号,一门心思跟着“赛道热度”走。
长期高估值的回调压力,是中科曙光闪崩的隐性诱因,可这恰恰是散户最容易忽略的风险。截至10月29日,中科曙光市盈率高达114.78倍,市净率8.04倍,不仅远超计算机设备板块45倍的平均市盈率,比海光信息、浪潮信息等同行也高一大截。
虽然公司有液冷服务器销量增120%、打造中国版CUDA生态的故事可讲,但这些长期逻辑早就被前期股价上涨消化了。财报帮数据显示,它当前市盈率处于近五年85%分位以上,可ROE仅4.61%,根本撑不起这么高的估值。这种“高估值、低回报”的组合,本身就像个随时会破的泡沫,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崩。
2025年的市场早就过了“只看赛道不看估值”的阶段。美股奈飞因为用户增长停滞、市盈率虚高,一天就跌了10%;A股已有28家高估值科技股因“估值回归”回调超20%。中科曙光的闪崩不是偶然,只是估值泡沫破裂的又一个案例。可多数散户只盯着“龙头标签”,对估值数据一窍不通,想当然地觉得“赛道好就能一直涨”,最终栽在了高估值的坑里。
在闪崩发生前,中科曙光的技术面早就亮了“红灯”,但散户要么看不懂,要么视而不见。10月24日到29日,股价连续5天在113-116元区间震荡,成交量却越缩越小,形成了典型的“量价背离”——股价没创新高,买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明显是上涨乏力的信号。同时,日线MACD红柱在缩短,KDJ指标高位钝化,这些都是资金做多动力减弱的迹象,老股民一看就知道要警惕。
10月30日的盘面更是释放了明确的破位信号。股价跌破112元的5日均线后,不仅没反弹反而加速下跌,午后更是砸穿110元的10日均线,形成“双均线破位”。按照技术分析的逻辑,这种形态下大概率会继续回调,可散户要么不懂这些指标,要么觉得“技术面都是骗人的”,眼睁睁错过了离场机会。
反观专业投资者,早在技术面恶化时就开始行动。10月27日到29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8.3亿元,提前规避了风险。一进一退之间,差距就出来了。
10月31日三季报正式披露后,中科曙光股价开盘冲高2%,但很快又回落至106.45元,再跌3.8%,印证了“估值过高+增速放缓”的调整逻辑。短期来看,要是后续业绩增速跟不上,股价可能还要回调;但长期看,公司手握68亿元合同负债,AI服务器市占率从15%提升到18%,基本面并没彻底坏,要是能重拾高增长,股价还有修复机会。
这次闪崩给散户敲响了三个警钟:一是别再迷信“业绩增长就涨股”,得对比行业增速、看环比变化,搞懂业绩的“真实含金量”;二是远离高估值陷阱,对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ROE支撑不足的股票多留个心眼;三是盯紧资金和技术信号,主力持续流出、技术面破位时,别傻傻抄底。
股市从来不是“跟风就能赚钱”的地方,而是“认知决定收益”的战场。中科曙光的闪崩,本质上是散户的“想当然”撞上了机构的“精算”。只有跳出“听消息、追热点”的惯性,学会看业绩、析资金、判估值,才能在2025年的震荡市中少踩坑、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