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洋3.6克拉钻戒还在,760亿授信没了!“台独”账本突然清算
发布时间:2025-10-31 13:21 浏览量:31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账本上的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10月28日,沈博洋的3.6克拉蓝钻婚戒还在瑞士银行的保险箱里。
可他家族信托的账户,却在卢森堡被冻结了。
更让他头疼的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正以每秒0.7%的速度往下掉。
当天14时36分,北京国台办和公安部同步发布消息。
沈博洋因涉嫌分裂国家罪被立案侦查。
短短两小时,沈家的博洋生技、洋芯电子、博洋海运市值蒸发47亿新台币。
他妻子上周刚给孩子订的瑞士私立小学,也发来了取消录取的邮件。
这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开始。
今年6月21日,相关意见生效后,这是第一例从清单到案号的刑事立案。
意味着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反制,从行政警告变成了刑法追击。
为什么是沈博洋?
圈内知情人士透露,过去18个月他动作不小。
旗下的博洋研究院给五家美国智库汇了362万美元。
资助他们写三份把台湾“事实主权”写进议案的游说报告。
他的海运公司更离谱,被查到给海巡署改装三艘600吨级双体船。
船舱暗格里,居然能加装雄风导弹发射架。
还有更致命的,10月15日深夜。
一架从台中清泉岗起飞的民用比奇飞机,在泉州外海被拦了下来。
机舱里的加密硬盘显示,沈家基金会在筹组一只2.3亿美元的“抗统避险基金”。
打算用这笔钱在欧洲收购半导体隐性产能。
结果钱还没花出去,司法的铁拳就砸下来了。
立案消息传开后,沈博洋说:“台湾人没在怕。”
可他忘了,主语应该是“我”。
镜头里他右手下意识转着左手无名指的戒指。
那戒指是2019年在日内瓦买的,3.6克拉蓝钻。
戒指还在,可他放在瑞士银行保险箱里的十本护照,已经被标记了红色通道。
按照相关意见第17条,分裂国家罪可以缺席审判。
最高能判无期徒刑,而且终身追责。
更关键的是,中国和全球85国签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
其中62国明确,政治犯罪例外排除。
也就是说,沈博洋只要踏上任何一国领土,国际刑警组织的通道就能激活。
航班落地,手铐可能就落地了。
沈家的多米诺骨牌,才刚刚开始倒。
岛内金融圈证实,兆丰、国泰世华等八家银行,已经冻结了博洋系760亿新台币的循环授信。
高雄港务公司也收回了洋芯电子的五年免税码头租约,违约金3.4亿。
沈博洋的叔叔,博洋生技董事长沈永樵在股东会上哽咽。
“我们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更没想到会这么快。”
而台经济部的内部文件泄露,要是缺席判决生效。
沈家在大陆、港澳及东盟五国的合资工厂,将被强制清算。
预估总损失超过千亿元新台币。
这些数字背后,是“精准打击”四个字的分量。
北京的态度很清晰,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发布会上说了三个“绝不”。
绝不允许“台独”有任何法外飞地。
绝不让他们在海外找到避罪天堂。
绝不把经济让利变成资助分裂的弹药。
同时,福建、广东的检察机关抽调了41名检察官,成立了反独专班。
案件编号1028的卷宗里,沈博洋的出入境记录、资金图谱、境外演讲视频,被压缩成了7.2T的电子证据。
随时可能启动缺席审判程序。
在大陆的网络热搜上,沈博洋案的阅读量一夜就破了18亿。
最高赞的留言很直白:“统一不是口号,是账本。”
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当夜色再次笼罩台北,信义区的豪宅依旧灯火璀璨。
只是沈博洋家的顶层复式,已经拉上了全部窗帘。
据物业说,他订了11月1日凌晨飞往迪拜的私人包机。
可民航处的航管许可,他迟迟拿不到。
跑道的尽头,是司法的天网,也是“台独”迷梦的终点。
历史不会记录他慌乱的表情。
但会记下2025年10月28日,对分裂国家的刑事追责,正式跨海峡落地。
统一的进程,由此写下新的注脚。
任何人、任何资金、任何话术,都挡不住14亿人共同账本翻页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