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高端四件套” 猫腻!虚标支数、标签造假…老百姓如何维权?

发布时间:2025-10-27 18:29  浏览量:11

当你走进家纺店,触摸着那些标着“120支”、“埃及长绒棉”、“100%桑蚕丝”的豪华四件套,是否会认为高价就意味着高品质?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家纺市场发现,一些在售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存在以次充好等问题。虚标支数、标签造假、以普通棉冒充高端棉等“以次充好”行为频发,不仅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因劣质面料引发皮肤过敏等健康问题。

普通消费者如何鉴别所谓的“高端四件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1

家纺市场套路

在“高端四件套”的选购场景中,“100支长绒棉”“200*100高密度”“A类母婴级”等数字标识已成为商家的核心卖点。然而,这些看似专业的数字背后,藏着一套成熟的“造假话术”。

家纺市场的“数字游戏”并非简单的“标错数值”,而是围绕消费者最关注的品质指标,形成了针对性的造假体系,其中以支数、密度、安全等级三类数字造假最为典型。

支数(S)本是衡量纱线粗细的核心指标,定义为“1克棉花能纺出的840码长度纱线的根数”,数值越高表示纱线越细、面料越细腻。

最常见的手法是将低支数产品按固定梯度拔高标注,例如将40支标为60支、60支标为100支,利用80支与100支纱线每吨1万元的价差牟取暴利。

密度(经纱根数+纬纱根数/平方英寸)与支数共同决定面料质感,商家常以“高支高密”为噱头,但实际操作中存在造假。

例如某产品标注“100支200*95高密度”,按行业验证公式(经纱+纬纱)/5≈支数计算,其真实支数仅59支,与标注的100支相差近一倍。

安全等级、成分含量等数字标识的造假,直接威胁消费者健康。例如将鲁西北普通棉标为“新疆长绒棉”“埃及棉”,利用产地溢价差获利,而两者成本相差可达2-3倍。

这些数字造假行为并非“宣传夸大”,而是明确的违法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法律,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

法律红线

● 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商家虚标支数、标签造假等行为,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核心权利的系统性侵犯,其法律后果不仅包括 “退一赔三” 的惩罚性赔偿,更涉及多方主体的连带责任与特殊情形下的加重追责。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高端四件套”造假对安全权的侵害具有隐蔽性与持续性,例如劣质染料中的甲醛、重金属长期挥发,可能引发儿童呼吸道过敏、成人皮肤炎症等健康问题。

根据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商家的造假操作通过“主动虚假告知”与“刻意隐瞒”双重手段,彻底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

消费者的选择权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综上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根基是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而“高端四件套”的以次充好行为,精准侵犯了其中三项不可动摇的核心权利,构成违法的前提基础。

“欺诈行为”是主张惩罚性赔偿的核心前提。结合最高法司法解释与家纺领域裁判实践,“以次充好”的行为是典型的欺诈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商家通过虚标支数、标签造假等方式,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信息(如“100支埃及棉”实为“40支普通棉”),或隐瞒真实情况(如面料含甲醛却未标注),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购买决定,已构成“欺诈行为”。

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可以要求商家退货退款,还能主张“退一赔三”,若购买金额较低,最低可获得500元赔偿。

● 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法》是规范产品质量的基础性法律,其核心要求在于“产品质量合格”与“标识信息真实”。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例如,商家将40支普通棉标为100支长绒棉,属于对产品核心品质指标的虚假标注。

若造假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违法性质将进一步升级。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需承担更严厉责任。

若是商家违反上述规定,消费者可要求退货退款,并主张实际损失赔偿,市场监管部门可没收违法产品,并处货值金额1-3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 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以次充好”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还通过虚假宣传抢占市场份额,挤压正规商家的生存空间,构成对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

例如,商家对外宣称“行业首家160支织造技术”“权威机构认证顶级面料”等虚假荣誉;通过刷单、虚假评价制造“万人好评”假象,误导消费者认为其产品品质优于同类合规产品等。

市场监管部门对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极具震慑力。根据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在电商平台销售,明知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却未采取必要措施,还需承担连带责任。

3

四步维权

当发现购买的“高端四件套”存在虚标支数、标签造假等问题时,消费者无需慌乱,可按照“固定证据—协商沟通—投诉举报—提起诉讼”的四步流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固定证据。证据是维权的核心,消费者需第一时间收集并保存以下材料:

一是购买凭证,包括发票、购物小票、电商平台订单截图、支付记录等,证明自己与商家存在买卖合同关系以及购买金额;

二是商品及标签信息,拍摄四件套的外观、面料细节、标签上的支数、成分、产地等内容,同时对比商家宣传页面的截图或照片,证明 “宣传内容与实物不符”;

三是质量检测报告,若怀疑面料成分虚假或存在安全问题,可自行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出具正式检测报告;

四是沟通记录,与商家客服的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若商家承认 “标错支数”“标签有误”,这些记录将成为重要证据。

其次,主动协商。在固定证据后,消费者可先与商家沟通,明确提出自己的诉求,并告知商家其行为已涉嫌违法。

若商家态度积极,愿意协商解决,双方可就赔偿金额、退款时间等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再次,投诉举报。若与商家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借助行政力量督促商家整改并承担责任。

最后,提起诉讼。若商家仍拒绝承担责任,或消费者对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承担退货退款、赔偿损失的责任。

4

如何鉴别

与其事后维权,不如事前避坑。小编认为,消费者在选购“高端四件套”时,可牢记以下三个要点,避免落入“以次充好”的陷阱。

1、不要盲目相信,最好自己“看、摸、查”。“支数” 是衡量面料粗细的指标,通常支数越高,面料越柔软、细腻,但并非支数越高越好。支数过高的面料,反而可能因纤维过细而不够耐用。

2、选择正规途径购买。尽量选择线下大型商场、超市或线上官方旗舰店、知名电商平台的自营店购买“高端四件套”,这些渠道的商品质量相对有保障,且售后服务更规范。

3、警惕“低价高端”陷阱。“高端四件套”的价格受面料、工艺、品牌等因素影响,通常成本较高。消费者需理性判断价格,不要轻信“低价买高端”的宣传,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遭受损失。

若对商品价格存疑,可通过查询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了解合理价格范围,再作出购买决定。

家纺产品作为每日亲密接触的物品,质量安全关乎消费者健康。随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持续开展“铁拳”行动,家纺领域虚假标注已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作为消费者,我们既要学会辨别产品真伪,也要勇于对不法商家说“不”,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你会选购“高端四件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