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从“织造”走向“智造”

发布时间:2025-10-27 18:37  浏览量:4

“千人纱、万人布”曾是人们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纺织业的普遍印象。如今,随着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场景已发生根本改变。生产车间里,以往密集的人工劳作已被高速运转的智能化纺织设备所取代。

实施智能化改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不仅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从“织造”向“智造”跨越。

太康县素有“银城”之称,纺织服装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太康县在积极推进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同时,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成功引进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河南欧企德服饰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全国有影响的差异化纱线及弹力面料生产线”等集群效应。

如今,太康县锚定“一朵棉花进太康、一套家纺出太康”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水星家纺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中西部家纺第一城”。随着水星家纺全产业链项目一期主体工程的顺利竣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地太康。

“以前挡车工作特别辛苦,虽然看管的细纱机不多,但我们要来回跑着接纱线,一天下来累得脚疼。现在好了,经过改造升级,细纱机的断头率低了,我们骑着小型电动车就能挡车,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在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车间,纺织工人谈起设备升级带来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河南通泰纺织有限公司位于太康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一家专注纺纱的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乌斯特公报前5%的水平,畅销全国,成为高端纺织品的原材料。去年以来,该公司对细纱车间的54台老式细纱机进行技术升级,不仅节约了新建生产线的成本,还提升了设备利用率和智能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日,记者在该公司细纱车间看到,一位女工骑着小型电动车对生产线进行巡视,发现纱线断头,便停车进行精准处理。“我们将细纱机上的低速锭子更换为高速锭子,提高了纱线产量。同时,对原有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电脑程序控制,操作更加便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一名挡车工可操作6台至8台细纱机,如今能操作8台至12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对老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后,该公司实现了对各工序和作业点的可视化监控,能够实时掌握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状况。智能化系统可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传输、集成与分析。依托数据驱动,该公司搭建起集生产状态监控、产量报表自动生成、质量实时监测与生产进度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网络化、集成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我们公司的产能提高了20%,能耗降低了10%,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促进了生产模式转变,提高了产品质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太康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另一家纺织企业——太康县银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纺织设备有序运转,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作业。“过去各车间相对独立,未形成有效连接,设备智能化程度较低。近年来,我们公司引进了智能化纺织设备,建设了高产能、低成本、无污染的生产车间,智能化纺织设备占比达95%,生产过程实现了从‘人纺’到‘智控’的跨越。”该公司总经理张东森告诉记者。

在太康县银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梳联系统前,记者看到工人把棉花运送到抓棉机下方,随后,管道以强大吸力把棉花输送至下一工序。“以前清花和梳棉是两个系统,彼此分开, 现在实现了互联互通,减少了人工干预。”张东森介绍,粗细络联系统则把以前的3个生产车间整合为1个,形成从粗纱到细纱再到筒纱的生产闭环。据悉,该公司的细纱机单台纱锭数达1824锭,并搭载先进的单锭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产品质量和设备状态。

目前,太康县银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3个标准化车间、6条自动化生产线,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智能工厂。

织布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亦不逊色。在河南鑫艺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喷水织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寥寥无几,生产过程由智能化系统控制。

河南鑫艺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织布及家纺产品的生产销售,引进了加弹机、高速整经机、自动化穿棕机、喷水织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化纤类面料,新型智能化设备投用后,产能提升了30%左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滕泉介绍。

在河南鸿业纺织有限公司裁剪区,大型布料由电脑控制的设备精准裁切,全程无需人工。裁好的布料经悬挂系统自动输送至各工位,交由工人进行缝纫与熨烫。“我们是一家集家纺面料与成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自2023年9月入驻太康县南通现代纺织科技产业园以来,引进了电脑梳棉机、高速缝纫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太康县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引导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集约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改造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压舱石”。太康县大力支持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建设智能车间。太康县工信局在推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过程中,主动靠前服务,用好国家关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河南昊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太康县银鑫棉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先后引进德国、瑞士的先进生产线及日本、美国的先进技术,完善从原料采购、研发生产到产品销售、后续服务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如今,太康县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积极引进高端纺织和服装制造企业,着力打造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日益壮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