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提醒:极端天气频发,“保命四件套”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5-10-21 23:18  浏览量:2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现象频发,极端天气、突发性自然灾害屡见不鲜。近日,央视发布了一则关于极端灾害应对的科普视频,提及应急管理部提出的“保命四件套”概念,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疑惑:这是否是某种“预警信号”?其实,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国家层面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公众应急能力的一次重要提醒。

“保命四件套”不是信号,而是底线思维的体现

应急管理部所倡导的“保命四件套”,并非临时起意,更不是制造焦虑,而是基于近年来台风、暴雨、山洪、地震等灾害频发的现实,为提升公众自救能力而提出的实用建议。它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不预测灾难何时来,但要确保灾难来临时,我们有能力应对。

尤其在当前季节交替、极端天气多发的时期,无论是城市通勤、户外徒步,还是家庭防灾准备,提前储备应急物资,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

“保命四件套”具体指什么?

根据应急管理部及多地应急管理部门的官方提示,“保命四件套”包括以下四类关键物品:

1.

防水雨衣

突发降雨、山洪、泥石流或野外遇险时,保持身体干燥至关重要。普通雨伞在强风中极易损坏,而一件轻便、防风防水的雨衣,能有效防止失温、感冒,尤其在山区、野外等环境中,是保命的第一道屏障。

2.

大容量充电宝(符合出行标准)

断电、断网是灾害中最常见的状况。一部有电的手机,可能就是连接外界、获取救援信息、定位求生的“生命线”。建议选择20000毫安以内、符合航空和公共交通规定的充电宝,并定期检查电量。

3.

止血绷带(含止血带、急救纱布等)

灾害中容易发生外伤、割伤、撞击出血等情况。止血绷带能第一时间控制出血,防止休克,为专业医疗救援争取黄金时间。家中、车里、背包中都应常备基础急救包。

4.

常用应急药品

包括退烧药、感冒药、消炎药、止痛药、抗过敏药等。灾害期间医疗资源紧张,轻微病症也可能因延误处理而加重。有慢性病史者,还应额外准备足量的日常用药。

不止四件套,这些细节也至关重要

除了“保命四件套”,应急管理部还建议公众做好以下准备:

背包预留1/3空间:专门用于放置应急物资,确保紧急时能快速取用,不因杂乱而耽误时间。

准备防水收纳袋:将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现金、银行卡等重要物品密封保存,防止被水浸泡。

关注气象与地质预警:出行前务必查看目的地天气、地质灾害风险,避免在高风险时段进入山区、河道等危险区域。

保存应急电话:如110、119、120、当地应急管理局、社区联络人等,存入手机并打印一份随身携带。

家庭应急包常态化:建议每个家庭配备一个基础应急包,包含饮用水、压缩食品、手电筒、口哨、多功能刀等,定期检查更新。

防灾意识,是送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我们无法预测灾难何时降临,但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准备充分。从一条防水雨衣,到一包止血绷带,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平安时觉得是负担,危急时才知是希望。”应急管理部的提醒,不是制造恐慌,而是唤醒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转发给身边的亲人朋友,一起准备起来。愿我们永远用不上这些,但绝不能没有。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愿你我都能在风雨来临时,从容应对,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