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避A股调整坑!看清筹码信号,散户不被套
发布时间:2025-10-21 01:08 浏览量:2
最近总刷到“关税战让A股跌了”的说法,但盯着盘面看越看越不对劲:明明关税消息没发酵,指数还是一涨就被砸下来,手里的票刚红就变绿。其实根本不是外部的问题,是内部“高位筹码没出清”的老毛病没治好,这才是中期调整的真正根源。
很多人把这轮调整归罪于关税战,可事实是:关税消息落地时,大盘顶多单日波动一下,大多当天就能收复部分失地;真正让行情从“震荡往上”变成“中期调整”的,是那些藏在盘面里的“涨不动信号”。比如指数3次冲前期高点都站不稳,每次反弹成交量都比前一次少,热门板块涨3天就开始回调。
这些信号里,连关税战的影子都没有,全是“筹码博弈”的痕迹。就拿某新能源龙头来说,从低位涨了50%后,每次摸到前期高点,都有超50亿的卖单砸出来,这不是关税的问题,是里面的获利盘“见好就收”。
再看科技板块,近40%的个股还在高位横盘,套牢的人没割肉、赚钱的人没离场,新资金看到这么多“等着解套/止盈的筹码”,谁敢进场?只能眼睁睁看着板块横盘后慢慢跌。
再对比2018年那轮关税大跌,当时是“内外一起出问题”,外部关税持续升级,内部还在去杠杆,而现在只是关税偶尔冒头,内部没有系统性风险,所以这轮调整的核心,肯定不在外部,在内部的筹码。
A股要想走中期行情,得让“高位筹码充分出清”。简单说就是让高位的人把票卖掉,股价跌到新资金愿意买的位置,这个过程需要“跌得够深、等得够久”。但这轮行情里,高位筹码的调整既没够深,也没够久,直接埋了3个坑。
第一个坑:“获利盘没卖透,一涨就砸”。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新能源、消费电子这些板块涨了30%-50%,里面积了一堆低成本获利盘。可调整时最多只跌15%,很多人觉得“跌得少,还能涨回去”,就没舍得卖。
结果今年行情一反弹,这些人看到股价回到前高,立马“兑现跑路”,比如某消费电子龙头,4月冲前高时,单日卖单比平时多40%,直接把指数砸下来,这就是没卖透的获利盘在捣乱。
第二个坑:“套牢盘没割肉,涨高了没人买”。2022年沪指3700点以上套牢的筹码,至今还有近30%没消化。现在指数一涨到3600-3700点,这些套牢的人就盼着“解套就卖”,新资金一看这个区间有这么多“等着砸盘的套牢盘”,就会犹豫:“我现在买,万一被套牢盘砸下来怎么办?”于是宁愿观望也不进场,没新资金托底,行情根本冲不上去。
第三个坑:“新资金不敢来,越跌越慌”。因为高位筹码没出清,每次反弹都有砸盘,每次涨高都没人买,新资金越来越谨慎。基金发行规模连续3个月下滑,散户开户数也没增长,市场里的钱越来越少。钱越少,越接不住高位抛压,反弹越弱,反过来新资金更不敢进场,形成“筹码没出清→资金不敢来→行情涨不动→调整延续”的死循环。
既然调整的核心是筹码,那什么时候能反转?不用盯关税新闻,重点看2个“筹码出清”的信号,出现了再动手也不迟。
第一个信号:“高位板块跌够20%-30%,成交量缩到地量”。这是筹码出清的关键。比如现在还在高位的消费、科技板块,至少要跌20%以上,让大部分获利盘觉得“再不卖就亏了”,愿意割肉;同时成交量要缩到近期平均水平的50%以下,比如某板块平时每天成交80亿,缩到40亿以下,说明“该卖的都卖了,没卖的也不想动了”,这时候筹码才算清得差不多。
第二个信号:“新资金开始进场,成交量持续放大”。筹码清完了,还得有新资金接盘。比如沪指连续3天成交额超过8000亿,而且是“放量上涨”,说明新资金觉得“现在股价低,愿意买”;同时基金发行开始回暖,出现单日募集超10亿的基金,散户开户数也开始增长,这些都是新资金进场的迹象。只有新资金持续进场,才能消化剩下的筹码,行情才会真的反转。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是不是也遇到过“一买就跌、一卖就涨”?手里还有没有去年高位套牢的票?你觉得现在高位筹码出清了吗?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怎么应对这轮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