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124亿却跌18年?36万股东被套的真相,藏在“估值陷阱”里

发布时间:2025-10-20 10:10  浏览量:1

A股有只特别的股票:年净利润124亿,市盈率才11倍,比沪深300的平均估值还低一截,可股价硬是跌了18年,36万股东被套得结结实实。有人48元高位站岗,有人10元抄底仍亏,明明是“赚钱机器”,咋成了“套牢神器”?这事儿得拆开了说才明白。

先看这组矛盾数据有多扎眼。2024年它净利润124亿,扣非净利润也有118亿,手握完整产业链,不是靠补贴撑场面的伪盈利。11倍市盈率意味着理论上11年能赚回市值,市净率才0.8倍,等于花8毛买1块钱的资产。但股价从2007年的48.62元跌到如今的7元左右,18年跌掉八成多,牛市涨不动,熊市跌更狠。

跌这么久,病根不在“不赚钱”,而在“钱赚得不对路”。首先是上市就把泡沫吹满了,2007年牛市时市盈率炒到60多倍,相当于给月薪一万的人按五万身价定价,后续18年其实都是在挤泡沫。48元买入的股民,就算每年分红,回本也要四十多年。

更关键的是行业没了增长预期。全球推进“双碳”目标,新能源挤压了油气行业的长期空间,投资者怕现在赚得多,十年后未必如此。而且它是重资产模式,2024年赚124亿,光固定资产投资就花了80亿,真正能分给股东的自由现金流没多少。再加上万亿市值的“巨无霸”体量,拉涨要几十亿资金,游资不爱碰,散户觉得赚慢钱没意思。

不过这事儿也给散户提了醒,低估值不代表真便宜。像它这样行业遇天花板的,低市盈率可能是常态;但如果是短期业绩波动、行业有空间的公司,低估值才是机会。选股得看现金流和分红匹配度,要是利润都砸进设备里,分红补不了股价下跌,再便宜也没用。

36万股东的经历不是亏在公司不赚钱,而是没看懂背后的逻辑。现在它估值回归理性,又有社保基金这类长期资金坐镇,未必是“坑”。

你觉得这类高盈利、低估值的传统龙头,还有机会迎来估值修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