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变赋能 “织”造丝纺服装产业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10-17 16:24  浏览量:5

近年来,高坪区通过“智改数转”赋能、技术改造提升等有力举措,推动丝纺服装产业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更智能的生产方式、更开放的产业生态,实现降本增效、集群发展。

企业转型 智能设备 + 数字营销双轮驱动

近日,在南充市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引进的智能绣花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转,针尖翻飞间完成复杂的多色刺绣图案。“今年新增的 40 台绣花机,让工作效率提升了 40%以上。”企业办公室主任祁爱强介绍,智能设备可根据预设的设计图案和换色程序自动作业,不仅突破了手工绣花的精度限制,还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截至目前,富安娜产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已超 80%,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同步提升。

除了生产端的 “智改”,富安娜还在销售端探索 “数转” 新路径。企业斥资打造超 1000 平米的电商基地,构建 “工厂生产 — 直播销售 — 源头发货” 的 “前网后厂” 数字化营销模式,让 “南充造” 丝纺产品直达全国消费者。数据显示,今年前 8 月,富安娜产值已超 1.5 亿元,800 余名员工正全力赶制冬季产品冲刺年度目标。“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电商售后服务,同时加大技改投入创新花型款式。”祁爱强说。

百年老企 古今融合释放技改红利

作为高坪区丝纺产业的“百年标杆”,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则通过 “百年底蕴 + 现代技术” 的融合路径,破解传统企业发展难题。今年,公司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环保升级;新引进的新式剑杆设备更成为产能提升的 “关键引擎”。“一台新式剑杆设备可提高三分之一的产量,24 台全部投用后,产能至少能提升三倍以上。”该公司纺织车间质量管理员吴庆透露。

近年来,六合集团持续在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设备引进、新材料探索上发力,智能制造优势不断凸显,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8%,目前正开足马力生产,为全年目标筑牢基础。”吴庆表示,百年企业的活力,正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持续追求。

区域统筹 全产业链构建产业新生态

企业的转型实践,离不开高坪区的政策引导与统筹布局。针对丝纺服装产业曾面临的关键链条薄弱、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瓶颈,该区大力实施技改创新工程,引导企业聚焦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新功能、新性能产品,建设智能化产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目前,高坪区丝纺服装企业已形成涵盖制丝、织绸、炼染、家纺、鞋服成品生产的全产业链,产品覆盖丝绸、棉纺织、服装等多个品类。”南充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部部长伍玺麟介绍,经过多年培育,全区丝纺服装企业数量近 20 家,呈现梯度发展格局,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微企业为支撑的良性发展生态。

如今,高坪丝纺服装产业的发展已实现质的飞跃:技术升级不再是孤立的设备更新,而是覆盖生产、销售、环保、传承的系统性变革;产业优势也不再是单一的产能领先,而是 “智能装备 + 创新模式 + 文化底蕴” 的多维叠加。从单个企业的 “破茧成蝶” 到全产业的 “集群起舞”,高坪区正以丝纺服装产业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全媒体记者 侯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