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单、浴巾、袜子、洗脸巾……一次性用品“圈粉”无数,成生活“新宠”

发布时间:2025-10-16 09:31  浏览量:3

今年最后一个长假已经结束,一次性旅游产品再次走俏。酒店床单卫生情况不放心、内衣洗了不能晾干……一次性用品的卫生与便利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一次性用品的市场如何?前景如何?10月15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次性内裤为何成为消费新趋势

太原市民胡女士持续购买一次性内裤、一次性袜子已经有两年时间。这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者,主要是胡女士上高中的女儿。“学校的作息精确到分钟,孩子没时间洗内裤、袜子。为了保持个人卫生,一次性内裤、袜子是最便捷的选择。”胡女士说。

李先生是一名商务人士,常年需要出差,一次性内裤、袜子,对他来说是刚需。“大老爷们没有那么细致,主要是懒得洗。一次性内裤、袜子,穿两天就扔,可太解放双手了。”李先生说。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某社交分享类平台搜索“一次性内裤”共出现37万余件商品。点开这些商品,销量排名前几位的链接,已售商品均在数十万件。一次性内裤为什么能成为消费新趋势?业内人士林女士表示,一次性内裤价格的经济性拉近用户决策距离。一次性内裤的市场均价在2元到10元之间。其中,旅行线市场均价在2元到3元之间,母婴线市场均价在3元到5元之间。即使是包装精致、材质升级的“高端款”一次性内裤市场价格也多在10元以下。

一次性内裤价格的经济性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尤其在小红书、拼多多等价格敏感型用户聚集的平台上,其低价策略极具吸引力,能够迅速拉动销量并形成口碑传播。同时,一次性内裤的高频使用带动重复购买。一次性内裤的使用周期较短,通常为1次或1天,使用频率高、更换需求快,形成了“日常+应急”的刚需组合,推动产品在全年各时段均保持较高的销售频率。在此基础上,一次性内裤的强场景聚焦打开刚需市场。一次性内裤的典型使用场景包括出差旅游、产后月子、医院住院、运动健身、女性生理期、加班996等。这些场景具有强烈的即时性和卫生诉求,带来极高的购买转化率,尤其是在消费者对卫生、健康更敏感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一次性内裤的市场接受度。

据魔镜社交聆听数据显示,主流社交平台关于“一次性用品”的内容声量超过58万,同比上升124.6%。七成参与讨论的用户为年轻群体,其中,外出、差旅成为高频场景。在高压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传统内裤的清洗和晾晒成为耗时的痛点,而一次性内裤无需清洗,极大地节省时间和精力,解决“洗衣焦虑”。

一次性用品产品多元化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太原市民秦女士带着两个女儿外出旅行。出发前,秦女士的行李箱里,放了半个行李箱的一次性用品,包括床单、浴巾、内裤、袜子、洗脸巾以及马桶垫等。到了酒店,秦女士第一时间会给床铺上一次性床单,给马桶套上一次性马桶垫,拿出自己准备的牙刷等。“看了太多酒店卫生隐患的新闻报道,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一次性用品。”秦女士说。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在调查中获悉,一次性产品首先在餐饮领域普及,由于其便利性,一次性的碗筷纸杯从餐厅进入到大众家庭,即用即抛、解放双手,让人们不再为家庭聚餐后清洁餐具而烦恼。日用消费品的升级迭代往往朝着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省心、省力,以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重要的事务中,懒人经济就是这种趋势的缩影。伴随懒人经济的兴起,一次性消费品的类型愈发丰富多元,洗脸巾就是其中最受追捧的产品之一。传统的毛巾需要经常清洗,容易发硬、滋生细菌,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消费者对于精细护肤的需求,一次性洗脸巾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痛点。该产品大多采用了灭菌工艺,一次使用后即可丢弃,在健康方面更胜传统毛巾一筹。继洗脸巾之后,一次性浴巾成为“次抛”家族中的新贵。

近几年,人们不仅出行的热情十分高涨,对于卫生健康的关注也较以往更甚。过去社交媒体中时常出现关于酒店毛巾、拖鞋、床上用品卫生问题的吐槽,而当相关一次性用品的供给升级、产品品质提升之后,消费者的痛点得以解决,市场规模也顺势增长。伴随消费需求的升级,“一次性”产品也在向美妆护肤行业延伸,近年来兴起的“小样经济”就是最好的佐证。

安全性成第一要务

在一次性用品火热销售的同时,关于一次性用品的乱象也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从事一次性用品的品牌仍然是采用OEM代工的方式,生产管理上的不规范极易造成该类情况的出现。“我也看到过一次性用品‘暴雷’的报道,为了孩子穿起来放心,我特意买了紫外线消毒灯,会集中给这些一次性用品消毒后,再让孩子使用。”对于这个问题,胡女士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对冲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而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卫生性愈发重视以及监管机构的介入,一次性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将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标准,以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以一次性内裤为例,一次性内裤从第一代的无纺布材质,发展到现在市场上纯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多种不同面料材质的一次性内裤产品,其面料、版型、加工技术不断升级,车间也由最初的人工生产向自动化机械生产转型。总的来看,一次性内裤的生产工序有8道,依次为:原材采购、拉布裁片、车缝加工、质检、吸风除絮、独立装袋、灭菌、外装成品。其中,灭菌环节才是真正的“安全核心”。一次性内裤产品需遵循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和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其中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对细菌、大肠杆菌、真菌等各方面做出严格要求。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产品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异味等制定相关标准,其中pH值最大应低于8.5,婴幼儿产品pH值最大应低于7.5。

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产业现状及消费者需求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开始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呈现上升回暖趋势,2024年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达到1296亿元,预计2030年中国一次性卫生用品市场规模将达1713亿元。产品原材料以53.91%的占比成为消费者选购女性一次性卫生用品时最关注的因素,安全性以52.47%的占比次之。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卫生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一次性卫生用品品质、功能、设计、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都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消费者最关注产品原材料安全性的原因在于健康意识提升及产品直接接触身体的特殊性。不合格原材料可能引发过敏或感染风险,促使消费者优先选择成分透明、安全认证的产品。企业应严格把控原材料来源,优先选用环保、低敏材质,强化生产环节质量检测,并通过包装或宣传明确标注成分及安全认证。

业内人士赵女士认为,这一需要,在一次性用品中同样适用。中国一次性用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一次性用品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一需求的转变不仅体现在产品使用频率的增加上,也对产品的品质、功能、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