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卖飞23元追涨,这就是许多散户的经常操作

发布时间:2025-10-04 04:56  浏览量:2

看到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朋友的投资经历:去年11月高位买入盛和资源,被套七个月,今年7月股价涨到15元时刚刚解套就急忙卖出,本以为卖在了高点,没想到随后该股开启一轮强势上涨。更让人意外的是,本月初他竟以23.5元的高价重新买回,如今股票横盘近一个月,他又开始焦虑了。

这个故事在股市中并不陌生——它几乎每天都在不同投资者身上重复上演。表面上看,这位朋友的操作似乎只是运气不佳,但细细分析,他的每个决策环节都充满了典型的投资误区。

被套七个月,为何一解套就卖出?

这是许多散户的共同心理——被套期间可以“耐心”等待,一旦解套却立刻如释重负地卖出。这背后是损失厌恶心理在作祟:人们对于损失的痛苦感远大于获利的快乐感。因此,当股价回到成本线,本能反应就是赶紧卖出以避免再次承受可能的损失。

殊不知,市场并不会因为某个人解套了就停止上涨。一只股票能否继续上涨,取决于它的基本面、行业前景和市场环境,而非大多数人的成本价在哪里。

卖出后再度追高,为何如此矛盾?

这位股民在15元卖出后,看着盛和资源一路涨到23元以上,最终忍不住以23.5元的高价买回。这恰恰暴露了投资者最常见的心理陷阱——担心错过。

当股价低于卖出价时上涨,人们往往还能保持理性;一旦股价远高于自己的卖出价,就会产生强烈的后悔和焦虑,最终在情绪驱动下高位追涨。这种操作使得投资者实际上是在高买低卖——正好与投资的根本原则相悖。

横盘一个月,为何又沉不住气了?

高位买入后,股票横盘近一个月,这位朋友又开始焦虑。这反映了另一个投资误区——对短期走势的过度关注。股票横盘整理本是正常现象,但对于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来说,每一天的横盘都是煎熬,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买在了顶部,害怕再次被套。

“这次不一样”的信念从何而来?

这位网友表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觉得这只股票还会继续上涨,以后再也不会像上次那样盲目抛售了。这种“这次不一样”的想法恰恰是最危险的。

股市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任何股票的价格都会波动,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投资者开始坚信某只股票“只会涨不会跌”时,往往是最应该警惕的时候。

如何打破这种循环?

要避免这种投资困境,关键在于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和纪律:

1. 买入前要有明确的标准:是基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计划持有多久?目标价是多少?

2. 卖出也要有明确的依据:是因为基本面变了,还是达到了目标价,抑或是发现了更好的机会?

3. 避免情绪化决策:不要因为解套就卖出,也不要因为害怕错过而追高。

4. 接受不完美:没有人能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试图捕捉每一段波动反而容易错过主要趋势。

投资是一场修行,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从这位网友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只有不断反思、学习,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才能在这个市场中走得更远。

毕竟,在股市中,重要的不是一时的盈亏,而是能否持续做出理性的决策。毕竟,巴菲特的名言永远不过时:“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