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位女排精英集结,商业价值不该被低估
发布时间:2025-09-30 16:37 浏览量:1
一场汇聚了张常宁、龚翔宇等世界名将以及吴梦洁、庄宇珊等新星的女排四强精英赛刚刚结束,总奖金高达7.5万元。当福建女排捧起冠军奖杯时,背后是48位女排选手全力拼搏的付出。花费数万请来国家队队员参与比赛和宣传,看似成本低廉,实际上却暴露了对女排商业价值的低估。
刚刚结束的福建“惠女繁花・广海杯”精英赛可谓星光熠熠。江苏女排的张常宁虽然已转型为助理教练,但依然积极参与比赛;老将龚翔宇、刁琳宇在攻守端都展现出色;福建队的郑益昕率领本土选手,而新秀吴梦洁和庄宇珊的表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顶级阵容在国际赛事中无疑会成为焦点,然而在国内赛事中,她们只能分享总奖金的7.5万元,冠军每人仅得2500元,殿军更低至不到1000元,甚至都无法覆盖专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费用。
值得唏嘘的是赛事方的“低成本运营”策略。门票价格亲民,通票售价仅28至78元,按最低票价计算,售出2500张门票基本可以收回奖金成本,而后续的招商宣传收入则纯属利润。对于主办方来说,通过以低奖金邀请顶级球员、借助女排影响力提升地方知名度,门票销售轻松回本。但对于辛苦拼搏的女排队员们来说,报酬与付出之间的失衡十分明显。
与国际赛事的高额奖金相比,国内赛事的待遇令人触目惊心。在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单场小组赛胜利即可获得9500美元,总决赛冠军更是高达730万元人民币。即使像张常宁这样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明星,其作为体育局技术岗位人员的年薪也达到22-25万元,而普通国手的收入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国内赛事的微薄奖金不仅无法体现运动员的专业价值,也难以吸引年轻人加入这项运动。
一些人或许认为“来者有份”彰显了体育精神,但当龚翔宇在场上全力拼搏、刁琳宇尽职尽责,最终收获的回报却不及流量明星拍一张合影的报酬,这种“乐不思蜀”的情况更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妥协。女排作为中国体育的“黄金IP”,曾以激励人心的拼搏精神感动着无数人,如今在国内赛事中却面临着商业价值被低估的困境,这确实令人费解。
花费7.5万元邀请48位女排精英的背后反映了排球运动的低估。如何让女排队员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如何提升这项运动的商业价值,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否则,当年轻一代看不到职业前景时,中国女排的后备人才储备将会面临断崖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