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来重庆了!金博洋张瑞阳等名将云集,10月24

发布时间:2025-09-30 15:57  浏览量:1

“再犹豫三天,680的票就没了,而你可能连金博洋的3A落地声都听不到。”

重庆人第一次把ISU大奖赛迎进门,却发现自己家门口的票比周杰伦还难抢。

10月24号华熙LIVE·鱼洞一开灯,冰面反光直接照出两个现实:一是顶级花滑原来真能来西南,二是内场一排比北京首体贵出小两百,照样秒空。

抢票难只是表皮,更扎心的是“看完比赛怎么回家”。

轨道3号线“花滑专列”确实加开,但末班依旧23:00,表演滑散场22:45,真·极限冲刺。

打车?

鱼洞周边夜宵摊比网约车多,排队三百号是常态。

想住附近?

场馆直线五百米内只有两家经济型酒店,赛事期间标价翻三倍,还显示“仅剩一间无窗”。

重庆把冰雪玩成夏天火锅,配套却还在冬天。

票贵、房贵、回家难,为什么依旧值得冲?

因为名单太硬。

ISU 9月30日更新:男单除了金博洋,键山优真带着世锦赛铜牌也来,这意味着重庆观众第一次现场就能看到两种3A——金博洋的高远对键山的速度,一个像朝天门起飞,一个像李子坝穿楼,风格对冲肉眼可见。

女单韩国05后金艺琳刚在加拿大站跳出赛季最佳,青年组“小火箭”直接降维打击成年组。

中国这边张瑞阳如果短节目不掉链子,自由滑选曲《卧虎藏龙》,把二胡和电子鼓混一起,现场听一次比耳机带感十倍。

双人滑美国Knierim/Frazier拆掉了传统“爱情叙事”,节目里加入拳击步伐,男伴在抛跳前真·原地空击两拳,冰屑飞得比抛跳还高,裁判都笑场。

这种“不浪漫”的浪漫,只有现场才能体会。

官方说“冰雪嘉年华”,其实就是把冰场搬到商场中庭,小朋友穿短袖排队体验,家长顺手拍个照发朋友圈定位“重庆冰雪”,南方人的雪瘾立刻被治愈。

真正有用的是“上冰体验券”——每天限量一百张,含护具,十分钟,值回票价。

别小看这十分钟,重庆夏天地表四十度,能在八月穿羽绒服踩真冰,比喝十杯冰镇酸梅汤都爽。

更深一层,重庆拿这场赛事当“体育+文旅”的试验田。

渝中区把洪崖洞夜景做成“花滑限定版”明信片,扫码还能得电子勋章;江北机场T3到达口摆了1:1冰鞋模型,鞋底是火锅九宫格,拍照发抖音带话题#重庆冰火两重天#,官方送轨道日票。

城市会玩不会玩,就看能不能把比赛变成朋友圈素材,显然重庆已经学会。

可依旧有遗憾。

场馆只能坐七千人,比首体少一半,电视转播机位被钢结构挡住,部分角度只能看背影;南方观众多数第一次现场,鼓掌点经常错乱,选手做完旋转还在等掌声,结果观众等音乐停才反应过来,气氛瞬间尴尬。

这些瑕疵像毛肚里的没摘干净的肥油,不影响大局,却提醒主办方:硬件升级了,软件还得跟。

说回抢票。

目前猫眼显示26号表演滑只剩480以上档,24号短节目还有120元学生票,但需现场核验证件,黄牛收票+80元代排。

一个折中方案:买24号山顶票,提前两小时进场占一层过道,选手热身时会滑到挡板边,抬头就能看清旋转轴心,比内场VIP还近。

记得带件外套,场馆空调18度,重庆人怕冷胜过怕辣。

看完比赛别急着走,华熙下沉广场有“冰迷交换角”,拿一件旧队服能换到徽章,去年北京站有人用一张地铁卡换到日本选手签名手套,转手卖了五百。

重庆人天生会做生意,这次指不定能换到火锅底料味的冰刀套。

最后一句话:在家门口看一次大奖赛,比刷十次短视频更能让孩子明白“努力”长什么样。

如果已经抢到票,记得把回程末班车时间设成手机壁纸;如果还没抢到,今晚八点猫眼二次放票,拼一次手速,比双十一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