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万钱,请48位女排来宣传,其中不乏世界名将和超级新星
发布时间:2025-09-29 18:23 浏览量:2
一场集齐张常宁、龚翔宇等世界名将,还有吴梦洁、庄宇珊等新星的女排四强精英赛,最终以 7.5 万元总奖金画上句号。东道主福建女排捧起冠军奖杯时,这份 3 万元的冠军奖励背后,是 48 位女排姑娘的全力拼搏。花几万块就能请来国家队半壁江山办赛事、做宣传,看似 "划算" 的账,实则藏着女排商业价值被低估的尴尬。
刚落幕的福建 "惠女繁花・广海杯" 精英赛堪称星光云集。江苏女排的张常宁虽已转型助理教练,仍为赛事站台;龚翔宇、刁琳宇作为老国手,全程主导球队攻防;福建本土名将郑益昕领衔东道主出战,新星吴梦洁庄宇珊的暴力扣杀更是点燃全场。这样的阵容放在国际赛场都是焦点,却在国内赛事中只换来 "均分 7.5 万" 的待遇 —— 冠军队人均 2500 元,殿军队人均不足千元,连专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成本都难以覆盖。
更令人唏嘘的是赛事方的 "低成本运作"。此次赛也对外售票,奖金亲民,通票仅售 28 至 78 元也亲民。按最低票价计算,卖出 2500 张票就基本能收回奖金成本,后续的招商、宣传收益更是纯利润。对主办方而言,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用极低的奖金请来顶级球员,借女排的影响力打响地方知名度,门票收入还能轻松回本。可对拼到浑身是伤的女排姑娘们来说,这份报酬与付出严重失衡。
对比国际赛场的奖金体系,差距更是触目惊心。2025 年世界女排联赛中,仅小组赛单场胜利就能斩获 9500 美元,总决赛冠军奖金高达 730 万元人民币。即便张常宁这样手握十余代言、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名将,其体育局技术岗位年薪也达 22-25 万元,而普通国手的收入远未达到这个水平。国内赛事的微薄奖金,不仅无法体现运动员的专业价值,更难以吸引年轻人投身这项运动。
有人说 "来者有份" 的设置彰显了体育精神,但当龚翔宇在赛场上鱼跃救球、刁琳宇精准传配换来的报酬,不及流量明星一张合影的零头时,这种 "其乐融融" 更像一种无奈的妥协。女排作为中国体育的 "黄金 IP",曾凭热血拼搏激励无数国人,如今却在国内赛事中遭遇商业价值的 "冷遇",着实令人费解。
7.5 万元请来 48 位女排精英的背后,是排球运动的贬值。如何让女排姑娘的付出与回报匹配,如何提高这项运动的商业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否则,当年轻一代看不到职业前景时,中国女排的人才梯队终将面临断层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