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被套30只!23个全球龙头跌回1800点,3个真相辨机会

发布时间:2025-09-28 12:59  浏览量:2

A股这波行情透着股“怪味”:一边是宁德时代市值盘中超越茅台,科技股被炒到PE破百倍;另一边是23个手握全球独家优势的行业龙头,股价硬生生跌回了大盘1800点时的水平,连社保基金都在30只龙头股里栽了跟头,其中刚加仓的绝味食品还被ST,深度套牢。散户彻底看懵了:这些“长坡厚雪”的龙头以前抢着买,现在跌成这样,到底是该割肉跑路,还是抄国家队的底?

深扒最新的股东数据、估值报告和行业基本面才看清,这根本不是龙头不行了,而是市场陷入了“新赛道狂热”和“价值误判”的怪圈。社保被套的背后藏着逆向布局的逻辑,23个龙头的下跌里,一半是陷阱,一半是机会。

首先得把一个误区说透:社保基金买龙头被套,不是看走眼了,反而是给散户提了个醒——它买的不是“当下涨跌”,而是“3年后的价值”。

社保的钱和散户不一样,是“能躺3-5年”的长期资金,被套10%、20%太常见了。就拿被深套的志邦家居来说,社保多家组合挤上前十大流通股东,股价连续三年下跌,但社保二季度不仅没卖,还小幅加仓了。这不是傻,是算准了账:这类龙头2024年净利润还涨了12%,只是估值从之前的40倍PE跌到了现在的15倍,跌的是泡沫,不是基本面。

更关键的是,社保被套的都是“真龙头”,不是随便找的杂牌股。中国海油手握全球变质岩潜山油田储量纪录的渤中26-6油田,现在股价对应市盈率才6.85倍,比银行股还便宜;宝钢股份的冷轧碳钢板市占率全国第一,高端钢材几乎垄断汽车造船领域,股价却跌到6.96元,比2014年大盘1800点时还低一截。这些龙头的全球独家优势没丢,只是资金暂时用脚投票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这23个跌回1800点的龙头,2023-2025年净利润平均增长了18%,其中珀莱雅、万华化学的利润三年翻了近一倍,但股价反而分别跌了34%、28%。社保赌的就是“估值和业绩的背离总会修复”,就像它持有51个季度的华鲁恒升,中间也被套过多次,但长期下来涨了3倍多。

这些龙头手握“独门秘籍”,利润也在涨,为啥股价跌成狗?根本原因是市场的定价逻辑变了,三个硬坎把资金挡在了门外。

现在的资金眼里只有“新质生产力”,传统龙头再香也没人理。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AI产业链的资金净流入超3000亿元,而消费、制造这些龙头集中的板块,资金净流出超1200亿元。就像紫金矿业,全球矿产金排前十,铜金协同优势显著,市值超6600亿元,但社保加仓后股价还是跌了15%——只因它不是科技股,没凑上“AI热”的热闹。

这本质是“赚泡沫的钱”盖过了“赚盈利的钱”。美股科技股靠盈利撑估值,纳斯达克100的PE36倍还有支撑;而A股科创50的PE飙到180倍,靠的是流动性催生的估值溢价,资金自然不愿待在“慢涨”的传统龙头里。

三年前这些龙头被捧上了天,现在跌下来只是“价值回归”。2021年时,片仔癀PE最高炒到140倍,爱尔眼科也超过100倍,全是靠“长期成长”的故事堆起来的泡沫。现在片仔癀PE跌到35倍,爱尔眼科跌到28倍,看似跌得多,其实只是回到了合理区间。

最典型的是五粮液,作为高端白酒“双寡头”之一,千元价格带占35%份额,2025年中报净利润195亿元,市盈率却只有13倍,比三年前跌了60%。但这不是它不行了,而是之前50倍的PE本就不合理,现在只是“泡沫挤干净了”。

有些龙头跌是因为短期承压,但核心业务没崩。比如万华化学,受原材料涨价影响,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降了20%,股价跟着跌了18%,但它的MDI全球市占率还稳在30%以上,毛利率没跌破25%,等原材料价格回落,业绩立马能反弹。

社保最懂这个门道:它被套的30只龙头里,28只扣非净利润都是正的,只是增速比去年慢了点。就像兴蓉环境,环保水务龙头,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涨了8%,社保持仓1624万股被套,但这只是资金暂时忽略了它的“稳健性”。

社保被套的龙头不是都能抄,得用三个“标尺”筛一遍,筛出来的才是真机会。

能买的龙头必须握着“别人抢不走”的东西。中国海油有深水亿吨级油田,全球没几家能比;中材国际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服务商,海外订单占比超60%,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壁垒。反观有些所谓“龙头”,只是规模大,没有技术或资源优势,比如某家纺龙头,市占率虽高但没护城河,跌了就很难涨回来。

判断的核心看“市场份额”:这23个龙头里,19个的全球市占率没降,其中宝钢股份的高端钢材市占率还从28%升到了32%,这类就是“假下跌”;另外4个市占率下滑的,比如某家电龙头被新兴品牌分流,就算社保被套也别碰。

跌回1800点不代表便宜,得看估值在历史上的位置。中国海油PE6.85倍,低于近10年90%的时间;常熟银行社保持仓4495万股,市净率0.7倍,比同行业低30%,这才是“地板价”。反之,某医药龙头跌回1800点股价,但PE还有40倍,比历史均值高20%,这就是“假低估”。

简单说,打开行情软件看两个数:PE(TTM)低于近10年50%分位,PB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才算有安全垫。像华鲁恒升,社保持有51个季度,现在PE12倍,刚好在历史低位,这就是社保敢长期拿的原因。

社保“被动被套”和“主动加仓”是两码事。如果只是之前买的被套,现在在减仓,比如某食品龙头被ST后,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减仓了300万股,这就是风险信号;但如果越跌越买,比如社保二季度增持三安光电400万股,虽然现在被套8%,但说明它认可这个价格。

从最新持仓看,社保在被套的30只龙头里,有12只在二季度加仓了,其中新集能源加仓到8873万股,纳芯微加仓到223万股,这些是“国家队认证的机会”;另外18只在减仓,比如某家居龙头,社保连续两个季度减仓,散户别去接盘。

1. 社保被套不是风险,是“价格锚”:社保的建仓成本是公开的,比如它买梅花生物的成本约12元,现在股价10元,被套17%但没减仓,说明10元以下是它认为的“安全区”,但散户别满仓,留着现金分批买。

2. “全球唯一”的龙头才值得等:靠政策、资源、技术的独家优势,比如中国海油的油田、马应龙的百年品牌,跌下去迟早涨回来;靠规模的“伪龙头”,跌了就是真跌了。

3. 拿不住3年就别碰:这些龙头的估值修复不是几天的事,比如中国中铁跌回1800点后,横盘了8个月才开始反弹。社保能等5年,你要是连半年都熬不住,抄底只会变成“割肉”。

说到底,23个全球独有的龙头跌回1800点,社保被套30只,本质是“资金追新热”和“长期价值”的暂时脱节。这不是A股的“失败”,反而是全球资本市场“东升西降”背景下的机会——毕竟这些龙头的盈利还在涨,政策还有托底(57万亿基建能带动中材国际、宝钢股份的订单),等资金冷静下来,最先反弹的还是它们。社保都能熬,你急什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