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胜负关键取决于两位核心球员的发挥,她们的作用无人能替

发布时间:2025-09-26 07:16  浏览量:23

说实话,我现在一看到网上有些人评论李盈莹和张籽萱就来气。 世锦赛输给法国那场,赛后评论简直没法看。 一部分人劈头盖脸说张籽萱太年轻,就是球队的短板;另一拨人嚷嚷李盈莹就不该带伤上去打,拖累了全队节奏。

我就纳闷了,这俩人不正是现在女排最拿得出手的宝贝吗? 怎么就不能同时喜欢她俩呢? 那个才17岁的二传张籽萱,你放眼全世界找找,哪个国家队的二传是这个年纪就在主打位的? 简直是奇迹。还有李盈莹,她那手腕和脚踝的伤,普通人可能早就歇着了,但她每次起跳扣球、每次倒地救球,都是在咬着牙坚持。

这俩人,一个决定着球队进攻的下限,一个决定着球队未来的上限,缺了谁,现在的中国女排都玩不转。 她俩的配合,才是咱们女排这几年最该盯紧的头等大事。

先说说李盈莹这块“底牌”吧。 她今年二月受的那个伤,搁一般运动员身上可能赛季就报销了。 右脚踝韧带撕裂,加上足舟关节半脱位,还有骨头错位,医疗报告说她的肌肉爆发力当时只剩下一半。你们能想象吗? 每次扣球落地,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

主教练赵勇还是坚持用她,顶着不小的压力。 为啥? 因为球队需要她啊。 赵勇有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实在:“现在不练,打巴西时更没戏! ”队里的小队员们也认她,庄宇珊就说过:“盈莹姐在场上,我们心里更有底。 ”这就是核心球员的价值,不光看得分,看她在场上带来的那种稳定感。

为了让她能更好地发挥,全队都在给她做掩护。 自由人王梦洁主动扩大了防守范围,多接一传。 二传张籽萱给她球的时候,也尽量避开高难度的战术球,多传那些容易发上力的“保姆球”。 当对手的拦网重点盯住李盈莹的时候,接应龚翔宇就得想办法从二号位偷袭得分,帮她分散压力。 这打的就是一个团队篮球,目的就是把能力强的人烘托得能力更强。

再说说张籽萱这个“天才”二传。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天才”这词,觉得太浮夸。但你看看她做的事:不到十七岁,没打过国内联赛,直接就在国家队站住了主力二传的位置。 前女排队长惠若琪都感叹,说这姑娘“打破了二传越老越香的定律”。她的传球特点是出手晚但速率快,让对手很难判断,这样攻手扣球就舒服多了。

当然啦,她也不是完美无缺。 惠若琪在解说世锦赛时,就用“太硬太紧”来形容她的表现。 毕竟还是个孩子,第一次打世锦赛这种大场面,紧张是难免的,这种紧张情绪有时候也会传染给整个攻防体系。 但咱们得看她带来的东西,在世界联赛上,她的传球到位率能到82%,还在二传榜上排过第一。很多人说她将来能成第二个冯坤,解决中国女排未来十年的二传问题。

现在最让人期待的就是李盈莹和张籽萱的配合能磨合成什么样。 以前的二传,像刁琳宇速度快但稳定性稍欠,姚迪稳但传球节奏偏慢,攻手有时借不上力。 张籽萱的特点是即快又稳,传出的球有“球头”有“内劲儿”,攻手发力很顺畅。 如果她俩的默契练出来了,是很有可能把李盈莹的全部能量都激发出来的。

她俩的配合也经历过考验。 世锦赛小组赛阶段,李盈莹的状态并不理想,对阵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时,首发出场得分都不高。 那时就能看出张籽萱在努力通过传球来帮助她,尽量给她创造更好的进攻条件。 这种信任和支撑,对于一个正在从重伤中恢复的球员来说,太重要了。

当然,球队里不止她们两个。 吴梦洁在世界联赛上砍分能力很亮眼,香港站打捷克那场,全队的快攻得分率提升很明显。 她在世锦赛对阵法国时,也被批评进攻有些急躁,缺乏线路变化,这说明年轻球员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 老将龚翔宇和王梦洁依然在防守和一传上起着关键作用,她们的经验是球队宝贵的财富。

球迷们有时候确实心急,希望球队马上出成绩。 看看现在的阵容,李盈莹在克服伤病,张籽萱还在积累经验,吴梦洁这些年轻人也在起伏中成长。打法国队那场,咱们在关键分上的把握和细节处理上,确实不如对手做得老道。 这种差距,不是换掉一两个球员就能解决的,需要整个团队通过更多的比赛去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