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龙头跌回低位!汇金重仓没用,牛散补仓仍被套!
发布时间:2025-09-23 05:18 浏览量:4
最近医药板块里,迪瑞医疗这只龙头股的走势,让不少投资者看得心焦。一边是中央汇金这样的“国家队”重仓拿着,一边是知名牛散刘少鸾不停补仓,可股价偏偏一路往下滑,甚至跌回了类似大盘1000点时的低位。这事儿不光让持股的人着急,也让很多关注医药股的人纳闷:为啥有大资金撑着,这只龙头还这么弱?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捋清楚,看看背后到底啥情况。
先搞明白:这只医药龙头,现在处境有多难?
咱们先把主角说清楚,这只让汇金和牛散都“栽了跟头”的医药龙头,是做体外诊断的迪瑞医疗——简单说,就是生产医院用的化验设备、检测试剂这些东西,在行业里也算有头有脸的企业。
可从股价来看,它这两年是真“惨”。三年前股价还能稳住35块左右,现在直接跌到13块附近,跌幅超60%,而且还在不断刷新近期新低。不少早期买了这只股票的投资者,现在都被套得死死的,想解套难度不小。
再看股东名单,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一直是第七大股东,重仓持有273万股。要知道,汇金作为“国家队”资金,选股通常看公司基本面,能被它重仓,说明之前市场对迪瑞医疗的认可度不低。另外,知名牛散刘少鸾也很看好它,今年二季度还加仓到167万股,成了第八大股东。按常理说,有这两类资金“托底”,股价就算不涨,也不该跌得这么狠,可现实却是,不管汇金拿着不动,还是刘少鸾补仓,都没拦住股价下跌,目前两人都处于被套状态。
再分析:股价跌不停,核心原因有三个
很多人疑惑,为啥大资金加持也没用?其实不是资金没分量,而是迪瑞医疗当前面临的行业环境和自身问题,确实有点难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集采压价,利润被压缩。这几年医药行业的集采政策一直在推进,目的是让老百姓用上更便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这对患者是好事,但对企业来说,利润空间就被挤窄了。迪瑞医疗的核心产品,像体外诊断设备、检测试剂这些,不少都进了集采名单。虽然集采能带来稳定的订单量,可价格压得特别低——比如一款试剂,集采前可能卖20块,集采后直接降到8块,销量没少多少,但赚的钱却差了一大截。今年中报数据也能看出来,公司营收降到3.5亿,同比下滑60%;净利润更是亏损0.28亿,同比下滑117%,业绩变脸直接影响了股价信心。
第二个是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体外诊断这个赛道,这几年进来的企业越来越多,不管是国内的同行,还是国外的品牌,都在抢市场。迪瑞医疗之前靠一些核心产品能稳住份额,可现在大家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为了抢订单,不少企业还会主动降价。这就导致迪瑞医疗要么跟着降价,利润再压缩;要么不降价,订单就被别人抢走,两头为难。而且现在医院采购更看重性价比,对品牌的依赖度在降低,这对传统龙头来说,压力就更大了。
第三个是市场情绪对医药股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整个医药板块的情绪都不算高。一方面,大家担心集采政策会持续加码,不管是药品还是器械,后续可能还有降价空间;另一方面,医药行业的创新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不少企业的新药或新设备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也让投资者信心不足。在这种大环境下,就算是迪瑞医疗这样有龙头属性的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股价自然会跟着板块一起承压。
最后聊聊:投资者该注意啥?别光看“大资金”
这事儿也给不少投资者提了个醒,不管是买医药股,还是其他行业的股票,不能光看“有没有大资金加持”,还得关注三个点:
首先,得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扛住行业变化。像迪瑞医疗,虽然之前是龙头,但面对集采和竞争,没能及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业绩就容易下滑。所以买股票前,得搞清楚公司靠啥赚钱、这个赚钱的能力能不能持续,比如有没有独家产品、研发投入够不够、市场份额稳不稳定。
其次,要理解行业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特别大,集采、医保谈判这些政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投资者得主动去了解政策方向,比如哪些领域会被政策支持(像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哪些领域可能会被政策压制(像传统的仿制药、普通医疗器械),别等政策落地了才反应过来。
最后,别盲目跟风“牛散”或“国家队”。汇金和牛散虽然有专业能力,但他们的持仓周期、风险承受能力和普通投资者不一样。比如汇金可能会长期持有,就算短期被套也能扛;但普通投资者如果资金是短期要用的,被套后可能就扛不住。所以不能看到大资金买了就跟着买,得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判断。
总的来说,迪瑞医疗的情况,既是个案,也反映了当前医药行业部分企业的困境。对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为啥大资金也被套”,不如沉下心研究公司基本面和行业趋势,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市场里少踩坑。而对企业来说,只有尽快找到应对行业变化的方法,比如加大研发、拓展新市场,才能重新赢回投资者的信心,让股价回到合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