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评:低价高端有猫腻,虚标伪造换不来真品质
发布时间:2025-09-22 20:32 浏览量:1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了直播间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的造假黑幕。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直播间热销的所谓“高端四件套”存在虚假宣传、质量欺诈及完整造假链条问题。
“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直播间主播气势满满的叫卖声充斥耳畔,现实却狠狠给消费者上了一课。虚标支数、材质造假、伪造安全等级、专坑老年人,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制假售假产业链终于被揪出水面。
从南通到嘉兴再到海宁,这些以家纺产业为核心支柱的地市,恰恰沦为了制假售假行为的重灾区,形成的强烈反差令人咋舌。商家把普通棉吹嘘成匹马棉、长绒棉,把40支的产品虚标成100支,化纤混纺贴上了“全棉”标签,气味刺鼻的四件套竟也打着“A类”旗号售卖;部分四件套无厂名厂址等标签信息,专供下游商家更换虚假水洗标;一些辅料店不仅提供假冒A类标签,还配套伪造带二维码的检测报告,细节详尽到以假乱真……种种行径,为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是何等荒谬。
这一乱象的危害远超普通的消费欺诈。对消费者而言,贴着“A类母婴级”标签的劣质床品可能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对商家而言,诚信经营的商家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对产业而言,造假行为则严重侵蚀着当地多年积累的品牌信誉,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最终将损害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猖獗的造假行为何以直至今日才被揭露?究其根源,监管缺失与标准滞后是主因。现行家纺标准多年未更新,对支数等关键指标缺乏强制检测要求,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私域直播等新兴销售渠道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部分商家为了低价竞争铤而走险;与此同时,消费者很难凭肉眼判断床品真伪,容易掉入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之中。
根治乱象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乱象曝光后连夜行动,已查封7389套问题家纺四件套,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这一快速反应值得肯定。但长效治理不止于此,更需要制度保障。监管部门需加快标准更新,将支数检测、成分明示等纳入强制范畴,加大对生产、销售全链条的监管力度;电商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商家资质审核、商品抽检,对违规者严罚;消费者也应增强辨别能力,掌握基本的家纺知识,遇到问题及时维权,遇到“低价高端”的诱惑时多一分警惕、少一分侥幸。
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不应建立在品质欺诈之上,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更不能被短期利益阻断。只有坚决斩断造假链条,严惩制假售假的不法商家,才能让优质优价成为市场主流,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真品质,让行业信誉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撰文 钟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