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标签不是伪劣产品的遮羞布
发布时间:2025-09-22 18:22 浏览量:1
吴睿鸫
一些直播间里热销的床上用品“高端四件套”,宣称高支数、百分百棉……但中央广电总台《财经调查》揭开了“高端四件套”黑幕,存在用假标签虚标支数、假材质冒充棉麻、假报告伪造认证的三重猫腻。(9月22日 央视《财经调查》)
当“A类母婴级”“100%纯棉”“高支高密度”等广告词与“百元内包邮”的价格标签在直播间乱飞,不少消费者以为捡到了宝。但总台《财经调查》的曝光却揭开了真相:这些宣称“高端”的床上用品四件套,多是棉含量不足、支数虚标甚至甲醛超标的劣质产品,所谓“高端”不过是主播的话术。
床上用品的“高端化伪装”之所以能得逞,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支数”“密度”“A类标准”等专业概念晦涩难懂,只能依赖主播的口头介绍;而主播们深谙此道,用放大的检测报告截图、煽动性的话术渲染“高端属性”,却对产品真实品质避而不谈。值得警惕的是,“母婴级”标签的滥用正在突破安全底线,母婴用品的安全标准远高于普通家纺,却被不法商家当作牟取暴利的“遮羞布”,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堪设想。
这场骗局的背后,是多重监管漏洞的叠加。一方面,直播带货的即时性与流动性,使得监管难以实时跟进,部分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流于形式,只要缴纳“坑位费”就能上架销售,给劣质产品开了“绿灯”。另一方面,家纺产品的检测流程相对复杂,消费者自费检测的成本远高于商品价格,维权的性价比过低,导致不少人遭遇问题后选择自认倒霉,反而助长了商家的嚣张气焰。此外,部分MCN机构为追求流量与佣金,刻意隐瞒产品缺陷,与商家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乱象。
整治直播床品乱象,不能仅靠媒体曝光,而需构建全链条的监管体系。作为直接责任方,平台必须强化源头审核,对宣称“高端”“母婴级”的家纺产品,强制要求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并对虚假宣传的商家与主播处以高额罚款、永久封禁等处罚;监管部门应建立直播带货“黑名单”制度,实现跨平台信息共享,让失信者无处遁形;简化维权流程,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作为一名消费者,面对直播间里的“低价高端”诱惑,不妨多一分理性,一旦发现产品与宣传不符,要果断留存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投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直播带货不是法外之地,“高端”标签更不能成为劣质产品的遮羞布。只有平台守好门、监管拉好线、消费者擦亮眼,才能让床上用品告别“嘴上高端”,让直播带货回归诚信本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与实惠。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cswbplb@126.com
- 上一篇:锐评|高端棉实为黑心棉,劣质“四件套”何以肆意上线
- 下一篇:连夜检查、凌晨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