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棉能上A类标?家纺直播别“带祸”

发布时间:2025-09-22 17:00  浏览量:1

正观评论员 王亚平

天气渐冷,不少人想着换套暖和又舒适的床上四件套,直播间里那些宣称“高支数、百分百棉”的“高端四件套”,以极具诱惑的“破价福利”,吸引着大家的目光。然而,央视《财经调查》栏目却撕开了这看似美好的表象,将背后的猫腻公之于众,实在令人寒心。

从江苏南通到浙江嘉兴,虚标支数、材质造假等问题泛滥。所谓的“匹马棉”不过是引流的幌子,明明支数不足,却敢公然宣传为100支,乃至170支。混纺化纤的产品,被包装成“木棉皱皱纱”,主播话术称是“木棉树提炼纤维”,实际是成本低廉的纯化纤。

更恶劣的是,“A类”标签随便贴,部分商家甚至提供“三无产品”,方便下游换标伪造,还配套假检测报告,附上二维码佐证真实性,细节详尽到足以以假乱真。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让大家花了冤枉钱,还可能因使用劣质产品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这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诚信经营、品质过硬的商家难以生存,阻碍了家纺行业的健康发展。

直播间“高端四件套”乱象,不是单一环节的问题,而是商家失德、平台失责、监管缺位共同造成的结果。商家为了逐利突破诚信底线,把虚假宣传当“营销技巧”;平台只顾流量和交易额,对商家的资质审核、产品宣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震慑,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欺诈行为。

“A类”作为婴幼儿纺织品安全标准,本应有严格的认证和监管流程,现实中,A类标识竟可随意购买和粘贴,这说明认证监管也存在明显漏洞。

要破解这一乱象,需多方合力。相关部门应从源头上加强对面料市场的监管,对虚标成分、以次充好的厂家严厉处罚,对检测机构实行更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平台也要对虚假宣传的商家重拳出击,比如下架商品、封禁账号等。

当前,正值家纺产品的消费旺季,温暖不该建立在欺骗之上,品质不应沦为营销的噱头。期待早日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睡的舒心。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