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露!直播间高端四件套究竟是如何欺骗30万家庭的?
发布时间:2025-09-22 06:28 浏览量:2
直播间里主播滔滔不绝,声称“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百分百纯棉”,但实际上这些精美话术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这就是给老年人看的,说白了就是忽悠!”浙江嘉兴八泉村云悦家纺的工作人员面对订货的记者坦言相告。在他们一场面向老年人的私域直播中,主播宣称产品是50支长绒棉,但实际上支数只有40支,而且根本不是什么长绒棉。
央视财经
这仅仅是央视财经《财经调查》记者发现的行业内幕之一。从江苏南通到浙江嘉兴,虚标床上用品支数、谎称高级棉面料已经成为电商销售平台上的“公开秘密”。
01 直播话术与现实真相
在网络直播间里,主播们的推销话术极具诱惑力:“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标准 适合裸睡 安全放心”、“A类母婴级 加厚保暖”,再搭配“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的销售承诺。
央视财经
许多消费者就是被这样的话语打动,毫不犹豫地下单购买。然而,这些话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记者实地走访江苏南通一家直播间,工作人员坦诚地告诉记者,他们在直播间里宣传的“匹马棉”,其实并不算真正的匹马棉,只是为了引流。
央视财经
02 虚标支数成行业潜规则
纺织品的支数是衡量纱线细度的核心指标。数值越大,纱线越细、面料越细腻。市面上常见的床上纺织用品支数,多在30支到80支之间,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肉眼判断支数真伪。
央视财经
在海宁家纺城,很多床上用品四件套的水洗标和吊牌都标注着100支、120支乃至170支等明确支数。表面上,消费者察觉不到品质上的差异,但当我们追问实际情况时,商家坦言:“都是忽悠人的,往高了标。”
央视财经
一位工作人员甚至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一套床品8米布,如果是100支的产品,光面料就需要300多元。市场上那些低价的四件套,根本不可能是100支的产品。
03 A类标签随便贴,检测报告也能造假
在南通一家名为柏焰家纺的实体店,记者打开一款标明“A类”四件套的塑料包装,一股刺鼻的气味便扑面而来。销售人员道出实情:这款产品里掺有化纤,所谓“A类”标签其实是商家自贴,根本子虚乌有。
按照国家规范《GB 18401-2010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纺织产品必须符合A类要求且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需符合B类要求。
央视财经
在豫鑫家纺店,一款批发价仅95元、年销20多万件的四件套被宣称为“全棉磨毛”,但实际含35%化纤。商家通过不标明化纤含量的虚假标签来降低成本,再贴“全棉”包装宣传。
更令人震惊的是,南通家纺市场部分辅料店还能提供虚假检测报告。这些假检测报告上,委托单位、地址、样品信息、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还附上二维码“佐证”真实性,细节详尽到足以以假乱真。
央视财经
04 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
调查中发现,有一些直播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欺诈销售。在浙江嘉兴八泉村的云悦家纺,一场面向老年人的私域直播甚至直接拒绝记者加入。
两位主播在直播中向老年人们宣传他们的产品是长绒棉,且支数能达到50支。但面对来进货的记者,工作人员透露,这种说法只是吸引老年人下单的噱头。不仅材质不是长绒棉,支数也只有40支。
央视财经
05 伪劣产品的真实面貌
记者以采购商身份走访南通诗锦家纺时,发现厂区脏乱,床品直接铺地,儿童被随意堆放,但全都贴着A类标签。
负责人直言不讳:“为了企业能多挣钱,无论材质、类别如何,我们都会给产品打上A类标签。”
为了营造棉质产品的安心感,这家企业将纯化纤产品标成“木棉皱皱纱”。如果有消费者问起究竟是什么材质,直播间主播会忽悠说是“从木棉树里面提炼的一种纤维制成的”,甚至在网络百科上都搜不出来实情。
央视财经
仅“木棉皱皱纱”四件套,诗锦家纺的年销量就超过30万件。更有甚者,商家直接将“木棉皱皱纱”包装成“长绒棉”销售。
在南通百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和“源代码”公司,工作人员也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四件套,A类标识和支数很多是虚标的,所谓的高品质材质、高端四件套,基本是吹嘘出来的。
央视财经
06 行业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实际上,这种虚假宣传问题并非个例。山西省消协曾在9月11日发布消费警示,直指食品直播带货中配料表“躲猫猫”的乱象。虽然针对的是食品行业,但其背后反映的直播带货问题与家纺行业如出一辙。
山西省消协及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背后是部分不良商家精心设计的套路:掩盖产品缺陷,维持“健康”假象;规避合规风险,逃避监管审查;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冲动消费。
记者调查中发现,有厂家生产的“木棉皱皱纱”四件套年销量超30万件。这个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正在使用这些以次充好的产品。
直播带货的便捷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知情权为代价。唯有揭开“躲猫猫”的迷雾,让信息充分阳光透明,才能构建起一个让消费者真正放心、安心、省心的健康消费环境。
你在直播间买过床上用品吗?体验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资料来源:央视财经《财经调查》、山西省消费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