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吃穿住行,正被“大会员”悄然锁定!是省钱还是被套牢?

发布时间:2025-09-17 17:22  浏览量:1

如今打开手机,各种会员推广层出不穷。早上购物时平台提醒开通会员免配送费,中午点餐时又弹出会员领券优惠,晚上看剧还会被推荐联合会员。

这些弹窗几乎比日常消息还多,让人不禁疑惑:到底哪些会员真正有用,哪些只是凑数?

过去,视频、音乐等会员服务往往相互独立,如今淘宝、美团、京东等平台纷纷推出“大会员”,将购物、餐饮、出行等多类权益打包在一起,宣称一卡通用。但这些所谓的“大礼包”是否真的实惠,还需要我们仔细分辨。

平台可不是闲着没事干,这背后都是精明的商业盘算。以前是抢新用户,现在市场饱和了,眼光就转到了“老用户里的VIP”身上。

为啥呢?

因为这20%的人,贡献了平台八成的收入。他们就是平台的“金主”,得想方设法留住他们。

怎么留?

就是不断给会员权益“加码”。你看美团,今年动作特别多:先是和万豪酒店合作,普通用户注册就送会员,高等级用户直接享受酒店金卡待遇,还送优惠券,一下就把高端住宿拉进来了。

接着又把餐饮、酒店、出行、娱乐甚至医疗这些服务都打包进会员体系。到八月,又加了酒店积分抵现、加速等福利。美团这套,不用你掏钱买会员,靠积分升级,成了不少平台的新玩法。

淘宝也没落下。以前88VIP得达到一定淘气值还得花钱,现在又搞了个“淘宝大会员”,免费的,按淘气值分等级,权益自然也跟着走。像今年618,88VIP还能领专属商家券,买东西确实更便宜。

京东PLUS会员呢,现在能用积分换家政、洗车这些服务,平时挺贵的,积分就能搞定。最厉害的是,今年“无限免邮”覆盖到自营秒送,你在七鲜买棵葱都能免配送费,比盒马、叮咚那些一天只能免一次的强多了。

就连滴滴都来掺一脚。以前只有打车券,现在能共享酒店权益,进机场贵宾室,甚至连海底捞会员福利都有。平台们都在说白了,就是想让你在我这儿把吃喝玩乐行都搞定。

这些策略有没有用?

数据说了算:京东PLUS会员的年消费额是普通用户的8.4倍;美团黑钻用户的年消费额是普通人的23倍,买得还勤;88VIP会员已经五千万了,他们一年的消费额比普通用户多6到8倍。所以你看,平台紧盯这些“核心用户”,生意就稳了。

不过呢,平台想得好,用户不一定买账。社交平台上,大家都在纠结:“京东PLUS和88VIP到底哪个好?”、“88VIP送的打车券,比别的平台还贵,根本没用过!”,等等此类。

对咱们老百姓来说,选会员就看两个字:“实用”。权益再多,用不上就是摆设。很多人开了88VIP,最后就用上退换货免运费,还有送的音乐会员,其他的都闲置了。

比如网易云会员能卖四五十,可打车券、旅游券,顶多五块钱,没人要。

也有人是冲着“非它不可”的刚需开的。

像常在京东买东西的,就图个“包邮”:“以前买点小东西都得凑单,现在开了PLUS,买棵葱都包邮,省心多了。”美团黑金会员也是,看中“退货免运费”,闪购退货不用花钱,这在即时零售里算独一份。

但也有不少人踩了坑。有人开京东PLUS,结果家政、洗衣券根本用不上:“我家有保洁,衣服自己洗,这些权益就白白浪费了。”还有人抱怨88VIP的“便宜价”,一比发现跟普通活动价差不多,没啥优势。

最能说明用户需求的,反而是“权益被取消”的时候。去年88VIP的“无限次退货免运费”特别受欢迎,今年改成每月补贴上限50块,一下子就炸锅了。好多人表示这可是他们开88VIP的唯一理由,改了明年就不续了!

可见,不是权益多就好,关键是得有那么一两个,真正能解决我们大问题的。

当前不少平台推出的“大会员”服务看似权益丰富,但实际使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会员价格反而更高”的现象。

有用户反映,同一款商品,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竟比普通账号贵出几十元。例如某款小米手环,会员价400元,普通用户仅需360元;某洗发水会员价44元,普通用户购买仅32元。这种情况让许多付费会员感到困惑和不满。

平台推出“大会员”的本意可能是整合资源、提升体验,但许多权益对普通用户并不实用,例如不常出差的人用不上酒店优惠,不爱追剧的人也不需要赠送的影音会员。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日常高频、能省钱的权益,比如小额免邮、无忧退换货或真实的价格优惠。

因此,对消费者来说,会员服务不应追求“大而全”,而应聚焦“用得上、省得到”的核心需求。下次再遇到会员推广,不妨先冷静分析:哪些权益自己真的需要,又能带来多少实际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