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古人的智慧!这个农村学霸,用简易装置让人类重新认识宇宙
发布时间:2025-09-17 16:34 浏览量:1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1631年11月7日,巴黎一间房间里,皮埃尔·伽桑狄正盯着地板上的太阳投影,这是他用墙上小孔制成的简易观测装置,原理类似孩童玩的小孔成像。
忽然,太阳明亮的影像上出现个小黑点,缓慢移动着,起初他以为是太阳黑子,可随着黑点持续移动,他意识到,这正是他等待许久的水星凌日。
这次观测,不仅让他成为人类首位记录水星凌日的天文学家,更彻底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太阳系大小的认知。
伽桑狄的科学之路,始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农家,1592年出生的他,自幼显露过人天赋:11岁用拉丁语在教堂发表演说,当场被神父断言“将成时代奇迹”。
后来他进入普罗旺斯艾克斯大学学哲学,25岁便成该校哲学教授,主讲亚里士多德学说,可随着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深入,他渐渐发现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漏洞。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伽桑狄却更认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坚信这些元素只是原子的组合。
1623年,耶稣会接管艾克斯大学,伽桑狄失去教职,次年巴黎议会试图立法强推亚里士多德哲学,他却逆势出版《反亚里士多德悖论练习》,公开与传统学派决裂。
真正将伽桑狄领入天文殿堂的,是佩雷斯克与加尔蒂尔,佩雷斯克是位热爱天文的学者,1610年就建了私人天文台,还首个观测到猎户座大星云。
加尔蒂尔则是经验丰富的天文观测者,伽桑狄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始系统观测彗星、月食、日食,还曾在1629年观察到“幻日”现象,并准确解释其成因是高空冰晶反射阳光,这一结论直到19世纪才被完全证实。
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北极光的记录上也有体现,1621年9月,整个法国都能看到夜空中绚丽的“曙光”,伽桑狄不仅详细记录,还通过与各地观测者通信,推断出光的源头在北极高空。
后来他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北极光”,虽然后世发现伽利略早30年提出类似概念,但伽桑狄的记录仍为北极光研究留下珍贵资料。
伽桑狄的天文观测,始终带着严谨的实践精神,他常用“投影法”观测日月角直径:通过望远镜将日月影像投射到纸上,再结合三角函数计算角度,既保护眼睛,又能精准记录太阳黑子位置。
这种方法是伽利略观测太阳黑子的改良版,伽桑狄将其运用到极致,为水星凌日观测做好了技术准备。
1629年,开普勒在著作中预测,1631年11月7日会发生水星凌日,12月6日会出现金星凌日,伽桑狄看到预测后,立刻开始准备观测。
11月5日、6日因天气不佳错过,7日近9点时,阳光终于驱散雾气,他在太阳投影上看到了那个移动的小黑点,起初他怀疑是黑子,可黑点移动速度远超黑子,他才确认是水星。
虽因助手临时离开,只记录下凌日结束时间,但这次观测仍意义重大,他测出水星角直径约20角秒,远小于此前天文学家预估的“几角分”。
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值,却颠覆了当时的太阳系认知,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公转周期相关,水星角直径小,意味着它离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都比此前估计的远得多;同理,其他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也需重新计算。
就这样,伽桑狄用一次观测,让人类认知中的太阳系“疆域”大幅扩张。
有趣的是,伽桑狄曾两次错过金星凌日,1631年那次因欧洲日落无法观测,1639年英国天文学家霍罗克斯预测到的金星凌日,又因消息未及时传到欧洲大陆而错失。
但霍罗克斯观测时用的,正是伽桑狄的投影法,还在论文中特意致敬伽桑狄,科学的影响,往往在这样的传承中延续。
除了行星观测,伽桑狄还长期通过月食测地球经度,原理很简单,不同地区看到月食的时间不同,通过对比两地时间差,就能算出经度差(1小时对应15度经度)。
1628年他与佩雷斯克首次尝试,就算出了艾克斯与巴黎的大致经度差,1635年,他们还协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观测月食,最终推算出地中海实际长度比此前数据短约1000千米。
为了更精准记录月球特征,他们甚至邀请艺术家绘制月球图像,留下了200年内都难以超越的月球蚀刻图。
伽桑狄的科学追求,始终与支持日心说紧密相连,当时亚里士多德学派质疑道,若地球自转,从高塔落球会偏离正下方。
为反驳这一观点,1640年伽桑狄特意登上船,在行驶的桅杆上释放小球,结果球精准落在桅杆脚下,这个实验虽不能直接证明地球自转,却打破了日心说的重要质疑,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提供了实践支持。
1645年,伽桑狄成为巴黎皇家学院数学教授,终于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可此时他已染上肺病,1648年不得不辞职休养,即便如此,他仍未停止研究。
1650年登上高山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1654年准确预测日食后,还匿名写小册子安抚市民,告诉大家日食是自然现象,无需恐慌。
1655年10月24日,63岁的伽桑狄在巴黎逝世,后来,月球上一座直径超111千米的环形山以他命名,迪涅博物馆外的街道也被称作“伽桑狄大道”,这些纪念,是对他科学贡献的最好认可。
如今,天文学家用“凌星法”寻找系外行星,通过观测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判断是否有行星掠过。
这种方法的源头,正是400年前伽桑狄观测水星凌日的思路,当我们看着NASA发布的系外行星凌星图像时,或许该想起这位用简易装置“扩张”太阳系的学者。
科学的进步,从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