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山水星光处 青春正拔节
发布时间:2025-09-12 17:10 浏览量:2
35所高校、60万大学生在此汇聚,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于此腾飞。——题记
作为从洪山辖区高校毕业的新闻学子,如今重返大学之城从事采访工作,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洪山,35所高校编织成一张青春之网,我的采访本里总是沾着桂子山的晨露、南湖岸的晚风。那些在采访中遇见的创业者,他们眼里有光,每个咖啡杯里藏着人生理想。
若问武汉哪里值得走走,我推荐你去洪山,沿着大学走一圈,你会看见一座青春之城、理想之城。
大学周边
长出一个个科创生态圈
梧桐夹道,树影斑驳。红砖外墙的实验室仍保留着20世纪的风骨,里头却是年轻的脉搏在跳动。这就是“环理工大创新发展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第一次看到“环理工大创新发展带”这个词,是在一份政府材料中。带着记者惯有的疑问,我走近了这片科创热土。
洪山科创大厦里,星创空间一间连着一间,玻璃门上反射着天光,也反射着年轻人抱着电脑匆匆走过的身影。
“这家公司由学校在读博士生创立,研发的机器视觉产品供应了不少大厂。”带我参观的是武汉理工大学孵化基地运营总监周方,他指着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说,“我看好这些初创团队的潜力,这家公司虽然年轻却已在科创板挂牌。”
像这样的创新空间都集聚在柳园路周边。
洪山科创大厦所在的位置,位于理工大的校园内。这里的路演厅每周都坐满了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业大赛的海报贴满布告栏,路演活动的易拉宝立在转角。空气里飘着拿铁的香气,也飘着代码、图纸与创意碰撞的声响。种种条件都给师生创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破土而生
创意自成天地
早在1986年,当珞喻路上推倒第一堵围墙,广埠屯科技一条街破土而生,东湖创业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时,科技创新的基因就刻进了洪山这片土地。
而在1990年,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学生雷军与同伴挤进洪山区政府招待所珞瑜饭店103号房,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名为“三色”的公司,虽然仅存活6个月,却为20年后“小米”的诞生埋下伏笔。
往前走,便是另一种形态的创新空间,武汉创意天地园区。
一处专为文创产业打造的空间,已聚集起600余家文创企业和12000多名从业者。美术馆、小剧场、独立书店、设计工作室……它们散落其中,不经意间你就与一幅壁画、一尊雕塑或者一场艺术展迎面相遇。
武汉创意天地运营总监告诉我,园区年均举办艺术活动近60场,园区入驻企业全年营收超过百亿元。在数字之外,我能感受到那种气息,创意自然生长!
馆藏春秋
听见历史回响
有人说,每到一个城市,总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现代化的城市千篇一律,只有博物馆里才能看到一个城市自己的故事。对于这趟环绕高校的旅程来说,藏在校园里的高校博物馆是一本本解码城市基因的“立体百科全书”。
“南湖大道的五三八,总会被奔驰的汽车代替,但那拥堵的一小时,是最美的虚度年华——”
歌里的茶山刘,正是洪山的一站。而这里的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就静立在梧桐深处。外表是朴素的教学楼,推门进去,却是跨越三千年的金融世界。青铜贝币、刀币、郢爰,宋代的交子、清代的银圆,革命时期的边区纸币……它们静卧在展柜中,却被岁月打磨得发亮。我站在一枚锈迹斑斑的战国楚币前,仿佛能听见市井喧嚣、贸易往来,看见一座城如何从历史中走出,成为今天的模样。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馆藏4万余件地质标本。包括一面距今2亿多年的“远古生命足迹”化石幕墙,以及多种珍稀矿物晶体。在这里,你可以追溯地球46亿年的演变历程,也可以沉浸式探索恐龙世界的奥秘,是地质学爱好者的天堂。
在洪山,让我想起了草原的辽阔——不是地域的无边,而是精神的旷远。高校簇拥,青春涌动,创新不止,江水长流。这里承载着武汉厚重的文脉,也孕育着前沿的想象。
山水之间
呼吸城市绿意
洪山最动人的那一面,藏在它的山水间。
一众高校在洪山的山水怀抱中,依文化的山而厚重,因智慧的水而轻灵。
汤逊湖村的蜿蜒湖岸线,卷起浪花与咖啡的香气。旖旎的自然风光,吸引创客的到来,寒来暑往游人如织。洪山江滩则更像是一道绿色的呼吸缝隙。芦苇在风中低伏,水鸟掠过江面。傍晚时分,夕阳把江水染成金红,有年轻人沿着步道慢跑,也有情侣并肩坐在石阶上,看轮渡缓缓驶过。
这一切不是突然长出来的。曾经的工业码头、小渔村,经过生态修复,才成为今天市民漫步的亲水长廊。流水汤汤,岁月流转。洪山让我看到了一座城的记忆与未来如何共处,如何用靓丽城景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留下。
日夜不息
创新正在生长
在洪山,你很容易忘记时间。
清晨,华中农业大学的试验田里已有身影晃动;午后,街道口商圈车流如织;傍晚,南湖、江滩岸边散步的人渐渐增多;深夜,高校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
这里一直是全国闻名的科教智力密集区,连续多年位于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湖北省首位,居全国前列。洪山有35所高校、60万在校大学生、数十家科研院所。但它从不只停留于学术的象牙塔。
从创新数据上看,洪山区市场主体达22.88万户,超过13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在这里生根发展。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创新生态。
比数字更生动的是场景。在高校咖啡馆里,你能听到教授与初创团队讨论项目,在园区路演厅里,你能看到许多创业者对未来的想象。这就是洪山,它让知识走出校园,让创意落入生活,让创新成为一种日常。
如果你来武汉,别错过洪山。沿着大学走一圈,看看校园如何连接市场,看看历史如何对话未来,看看一座城如何在与青年的共生中,永远年轻。毕竟,最好的城市,永远是正在生长的城市。而洪山,正在生长。
阅读链接>>>
1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地大逸夫博物馆,我国首个被认定为4A级景区的高校博物馆。化石幕墙、海百合化石、年龄达43亿年的岩石、“神州第一龙”黑龙江满洲龙化石、贵州关岭鱼龙……一件件珍贵藏品,记录着地球的沧桑,也凝聚着一代代地质工作者和博物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2
洪山江滩
从沙石堆积的“灰色地带”到生机盎然的“亲水乐园”,700棵樱花树织起全市最长樱花大道,橘红的荻海栈桥如丝帛垂落江畔。春天看繁花似锦,夏天听蝉鸣蛙叫,秋天赏落叶缤纷,冬天观芦苇摇曳。
3
汤逊湖社区大港片区
明黄栏杆沿着堤岸一路延伸,转角处的砖红灯塔迎来落日黄昏。咖啡香、玻璃窗,一览一线湖景。无需刻意取景,按下快门就是童话里的一帧。昔日小渔村蝶变文艺打卡地,涟漪荡漾处,浪花正在翻涌新的故事。
4
杨春湖片区
高铁看武汉,首在杨春湖。生态公园碧波荡漾,鸢尾花海荡漾水面。半边山水半边城,美丽河湖流淌幸福。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多层次医疗保障、国内外优质教育、托老托育服务,星罗棋布。
线路手账>>>
晨光明媚
1.柳园路
穿行城区、校区间,邂逅最具想象力的科创“造梦空间”
2.武汉创意天地
美术馆、咖啡厅、艺术展,一座沉浸式艺术幻城
午后
3.汤逊湖村
武汉“小洱海”,村在湖中、水在村中、人在画中
下午
4.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超有钱”的高校博物馆,打卡“钱”世“金”生
5.逸夫博物馆
高校里的4A级景区,馆藏4万件地质标本,同框66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
夕阳西斜
6.洪山江滩
荻海栈桥“水上漂”,700棵樱花树织出全市最长樱花大道
华灯初上
7.街道口商圈
三大高校环绕,青春氛围浓厚,属于年轻人的“市中心”
美编丨陈张超 责编丨张宾
统筹丨郑锋 审稿丨蔡庆